时间:2022-12-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如果想要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就需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给儿童创造自我管理的条件,不断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让儿童成为课堂和教育的主人是近年来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儿童的主人翁意识也会促使儿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为步入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园牵头连接家长、学生、小学,助力幼小衔接阶段的自我能力培养

在幼儿园时,教师就应该开始重视幼小衔接阶段的相关问题。幼儿园小班、中班重点进行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到了幼儿园大班,也是幼儿园阶段的最后一年,此时家长可能会有一些焦急和迷茫,教师就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同时与家长协同引导儿童尝试小学教育的环境。幼儿园阶段是教育的开端,而这也是奠定学生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可以在儿童心智不断成长的同时,逐渐增加儿童自我管理的内容,给儿童创造自我管理的环境和条件,提升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儿童在进入小学后能够取得优秀的表现。幼儿园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探讨儿童的现状,不断优化教育策略,提升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展开幼小衔接阶段教育培训会议,在会议上邀请小学教师讲述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建议。接下来,幼儿教师可以在课上向儿童讲述一些小学的学习环境与要求,也可以在课下与儿童一对一谈话,帮助儿童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当然教师要注意,在谈话的过程中不可过多地强调约束和规则,教师应该尽量向儿童表达小学里的美好景象,让儿童产生想要去小学的心理。幼儿园也可以与小学展开合作,组织儿童到小学内参观交流,通过事先引导来帮助儿童熟悉小学的环境。幼儿园可以组织大班的儿童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使儿童通过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来减少学生对小学的陌生感。幼儿园也可以为儿童提供自助餐,给儿童提供较多的菜品种类,引导儿童自由取餐。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儿童意识到主食是必选类别,同时也要有荤有素,少盛多添。自主能力培养并不是让儿童无目的地探索,而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儿童向某一个方向前行,教师要注意给予辅助[1]。

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也应有目标、有规划、有明确的操作步骤,以达成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幼儿园大班通过多方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例,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在刚开学时组织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教师要向家长强调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发布第一阶段的任务,要求家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逐步引导儿童学习洗袜子、叠被子、整理玩具书本,这个过程要以视频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班级群内每日打卡。在一个月后,教师可以以家访的形式对儿童的自理能力进行检查。第一阶段

的教育目标抽查完成后组织第二次班会,公布抽查结果,就第一阶段的教育成果进行总结,发布第二阶段的任务,要求儿童在家每天看书半小时、或跳绳10分钟等,如果家长时间充裕,则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完成这些任务。第二阶段的任务要持续到幼儿园毕业,家长每周在家长群内至少打卡三次。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也要重视通过班级活动增强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师给儿童留下自主的空间,除必要情况外,教师不需要任何的语言提示,让儿童尝试根据上课铃下课铃切换状态,尝试在休息的时间内安排自己的事情。

二、制定公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生活日常和学习都会得到教师的辅助,教师会给儿童提点所有注意事项,但在小学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遵守小学里的规则。当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面临突然增加的规则可能会不知所措,影响儿童的心态。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让儿童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使儿童能够应对小学的规则制度。在制定公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儿童来说家长是最亲近的人,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动作,因此教师在制定公约时可以邀请家长到场,要求家长也遵守这些合约,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2]。

以制定公约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为例,首先幼儿教师可以与儿童进行沟通,共同讨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制定可行的规则,要求所有人共同遵守并自我监督。如每节课下课后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保证桌面整洁;在听到上课铃声时,主动回到座位上;在每天下学后主动打扫自己座位的垃圾,等等。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公约与评分联系起来,如儿童在上课铃声响后仍然不回座位则扣3分,下学后不打扫自己的座位则扣5分,主动帮助同学加5分,诸如此类。教师可以每个月对每一位儿童的分数进行汇总,评选“班级小标兵”“进步之星”的称号,以此来激励儿童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如果发现分数过低的儿童,教师则应跟儿童以及其家长进行沟通,明确和分析幼儿在哪个或者哪些项目中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加以重点引导和调整。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锻炼儿童的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主要的授课方式就是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法能够保证儿童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帮助知识更加有效地传达。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锻炼儿童的综合能力,在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帮助儿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3]。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团建活动,以此来增强儿童对人际关系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的理解,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更好地引导儿童进行自我管理,促进教学水平。在每次游戏教学过程的思考能力,加强争论的有效性,让孩子在争论中提出良好的解决办法。例如,在孩子讨论如何才能做好值日这一问题之时,让孩子明白只有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卫生工作才有可能共同完成目标。激发孩子的合作行为,让孩子能够自觉维护和谐的值日小组,通过设置值日小组组长的方式,加强集体的凝聚力。再比如,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某一玩具而产生矛盾,玩具不能分配到每一个孩子这是很常见的,而孩子也经常因为玩具的使用权而产生矛盾,教师不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矛盾干预,可以引导孩子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在孩子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各自玩一段时间这个玩具,这样问题就能良好的解决,形成和谐的风气。教师在班级中也需要对这两名化解矛盾的孩子进行表扬,要鼓励其合作行为,为其他孩子的矛盾解决提供范例,提升孩子自主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孩子提升自我的意识。

3.开展小组比赛形成良性竞争

根据王阳明“强调竞争”的蒙学教育思想精髓,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开展小组比赛促进幼儿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让幼儿在相互观摩、相互学习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势、不足,建立自信并有所成长,从而真正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文明礼仪”主题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会礼貌待人,可以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的小组比赛活动。活动中,教师随机出题,如“公交车上遇到年迈的老奶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要怎样保持餐桌礼仪呢?”等,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明礼仪的展示,最后全班一起评出表现最为优秀的小组,教师对其进行小红花的奖励,同时对其他幼儿进行鼓励。

三、促进家校合作

幼儿园可以举办主题亲子运动、旧物改造比赛等活动为家长与孩子联络感情,从而促进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发展,让家长有意识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提升家校合作教学的水平,共同促进

孩子在王阳明蒙学引领下更好地成长。教师需要在线上平台进行活动的组织,并且邀请家长与学生到校共同完成亲子活动,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地进行幼儿教学,促进幼儿教学的成熟化发展,进而加强亲子活动线上线下一体的沟通模式成熟化发展。另外一方面,这样可以使家长认识到他们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举办完一个活动后,询问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否存在建议,如果家长有建议,及时记录下来,以显示幼儿园方面对于家长建议的重视。

例如,家长建议被采纳,教师可以在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