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地方, 生活在广东, 相信很多人对自己的城市 都有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城市中,我们健康地生活 而同时,城市,也健康地发展着。 你知道广东 最“健康”的城市是哪里吗? 最“宜居”的城市又是哪里呢? 10月3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 此次《报告》对全国个城市的生态城市健康指数进行排名。其中珠海市、厦门市、舟山市、三亚市、天津市、惠州市、广州市、福州市、南宁市、威海市、北海市、黄山市、深圳市、青岛市、镇江市、拉萨市分列前16位,健康等级为“很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市、厦门市、广州市的排名连续六年保持在前10名,特别是珠海市已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先来看看榜单排行前列的城市! 中国个生态城市健康状况综合排名 本年度排名根据最新的年城市数据分析得出。就城市健康等级而言: 排名前16名的健康等级为“很健康”,占5.63%,比年增加了0.35个百分点; 排名17~之间的个城市的健康等级为“健康”,占61.27%; 排名~之间的78个城市的健康等级为亚健康,占27.46%; 排名~之间的15个城市的健康等级为不健康,占5.28%; 排名的1个城市的健康等级为很不健康。 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举科表示, 随着建设力度的加强,本年度的健康评价标准也在逐步提高。从健康指数看,总体上指数值有所提高,说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这份排名,年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的整体健康状况都保持在前30名以内。5个计划单列市中,厦门市居第2位,深圳市排第13名,比上年前进了21位,宁波市排名第33位,比年前进了31位,大连市排从第16位下降到第28位,青岛市从第7位下降到第14位。 发布会现场 报告分析,东南生态盈余区域城市排名整体较好,主要是因为这一区域城市自然条件较好,气候和水文条件适合植被生长,有利于形成生态的多样性。 同时由于这类城市大多属于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合理,城市布局也越来越科学合理,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条件。西部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市、铜川市依托其在生态社会方面的优势继续排在生态城市健康排名的前名之内。 哪些城市最宜居?三亚舟山珠海领先除了进行整体评价外, 结合不同类型生态城市的建设特点, 考虑建设侧重度、建设难度和建设综合度等因素, 报告还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城市 进行了分类评价和分析。 “绿色生产型城市综合指数” 得分排名在前十的城市分别是 珠海市、厦门市、三亚市、舟山市、天津市、 深圳市、广州市、惠州市、汕头市和镇江市。 报告指出,排名居首的珠海市在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特优势,决定了其在绿色生产型城市建设上的优越性。五项特色指标中“主要清洁能源使用率”对珠海市综合排名的贡献率较大。 深圳和广州市的清洁能源使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高,对拉动两城的综合排名作用较大。 惠州市在控制单位GDP用水量变化量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方面表现较好。 总体上,生态健康状况良好的城市,总会采取包括加强环境绿化、保护水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加强生态意识教育、普及法律法规、增加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等方式,通过生态环境、生态经济以及生态社会建设,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 “健康宜居型城市综合指数” 得分排名在前十的城市分别是 三亚市、舟山市、珠海市、厦门市、北京市、 天津市、拉萨市、南宁市、合肥市、惠州市。 其中,三亚市、舟山市和珠海市的多项评价指标排名靠前,处于领跑地位。特别是空气、水质、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健康宜居型城市前强名单 另外,报告指出,如“万人拥有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公园绿地米半径服务率”和“城市旅游业收入占城市GDP百分比”等评价指标的城市差异较大,反映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以及文化、体育、娱乐硬件设施在城市建成区中的地位往往不稳定,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在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如北京市在文化、体育、娱乐硬件设施建设上全国领先,对指数排名拉动作用明显。 你怎么看?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王诗堃曹嫒嫒 编辑 朱丹实习生周莉洵 校对 吴琳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