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介于东经°54′-°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东西宽约公里,南北长约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2]徽商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明清时期,安徽商人就将贸易拓展到了东南亚、日本以及欧洲,留下“无徽不成商”的美名。安徽自古重视科研教育,拥有敢闯创新的精神基因,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年,获得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年,安徽省正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文名称安徽外文名称AnhuiProvince别名皖、八皖、新安、吴头楚尾、江淮之滨行政区类别省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1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4个市辖区、55个县、1个国家级新区政府驻地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4]电话区号至邮政区码至地理位置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面积14万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年)方言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赣语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著名景点定陵包公园明中都三河古镇皇藏峪天堂寨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安庆机场、池州机场等火车站合肥南站、宿州东站、蚌埠南站、黄山北站车牌代码皖A-皖S四大名山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四大名湖巢湖、万佛湖、太平湖、花亭湖历史名人老子、庄子、朱元璋、曹操、包拯省份精神善安天下、敢为人先省会合肥省树、省花黄山松、皖杜鹃地区生产总值.9亿元(年)人均GDP元人民币(年)[5]著名高校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安医大领导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 历史沿革 夏商周 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和诸侯国。 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3个诸侯国。 东周出现了越国、楚国、吴国、萧国、桐国5个诸侯国。 春秋、战国 春秋期间(前年~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6] 秦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汉 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 安徽城市风貌(18张) 淮阳国、梁国。[6] 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6] 三国至南北朝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6] 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分属“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分属北齐、北周。南朝后期,安徽长江以北先后分属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唐 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 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 宋元 北宋政和元年(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 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明 明中都 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 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6]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今安徽境内砀山、萧县仍属江苏省,其余60个县仍属安徽省。 民国3年(年),砀山、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长江以北属淮泗道、安庆道,江南属芜湖道。[6] 民国21年(年),实行首县制;10月10日,实行行政专员督察区(专区)制。 抗日战争期间,省境建政根据地分属皖中(江)、淮北、淮南。 日伪、汪伪政权时期,今省境分属淮海省、安徽省。[6] 解放初期,长江以北分属皖西边区、江淮边区、豫皖苏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4月15日,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解放。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设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 年8月7日,皖北行署区与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政府,并将省会设在合肥。 年4月14日,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安徽。 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中断。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复办公。 年,安徽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合肥、蚌埠、安庆、淮南、芜湖、马鞍山、淮北、铜陵8个地级市。 年-年,增设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个地级市。 年,撤销地级巢湖市。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