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无论是当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还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中,强师在教育的重要性排序中都位列优先级。问题是,如何强师?一方面要依靠大力提升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完善系列强师的机制。为此,教育部等八部门专门下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对职前培养、编制配备、工资待遇、职称改革等做出了计划安排;而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实现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费斯勒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梯次递进图”中,教师在实践中的梯次递进,离不开外部的托举和助力。而其中最根本的路径,就是教育领导者的“创造性赋权”。因为,被赋权的个体才有更强大的成长力。我们还经常听到一个词叫“授权”。赋权与授权不同。授权是指领导者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他人,并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任务。赋权是指授予他人权力和职责,使其能够独立地做出决策和承担责任。充分授权,就是赋权。如何赋权?我们来看两个商界的传奇。去过海底捞的人,对其超出常规的“五星级服务”都有体验,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一个普通的服务员,不用向主管汇报,就可以给客人打折、换菜甚至免单。据数据统计:海底捞用不到肯德基3%的门店数,创造了肯德基25%的营收。海底捞的赋权,还体现在员工的发展上。海底捞设置了明确的晋升通道和具体可测的标准。每个员工,发展到哪个层级,享受什么工资待遇,自己说了算。在海底捞,只要努力,就有回报,没有天花板。因为目标清晰、权力下放,每个员工都迸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另一个商超界的传奇,胖东来,同样是因为员工能量满满,创造了每日开门时顾客盈门、排队进店,商超内摩肩接踵、拥挤购物的局面。它的秘密在于每个部门都有实操手册,每个手册都是员工服务的具体标准。而这个标准并非管理层定制,是由每一位员工的实践凝练出来的。赋权,让每位员工的实践经验,变成了胖东来商超的实践类知识。再通过运行机制,让这一类知识得到推广和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卓越的组织无一不是通过赋权来实现的。雷克萨斯金牌经销店(日本星丘店),“只要不是涉及巨大的金额,星丘店的员工出现场时都有权利判断能否为客户免单”。迪士尼乐园,“为游客提供感动的瞬间,也是通过手册规定的”。北京十一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赋权其学术评选、管理和研究,让不愿意从事行政工作的优秀教师参与了学校领导,激活了教师的创造力……赋权,带来了每个员工积极主动的成长,由此有了组织的快速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激发员工的实践创造;建立教师成长系统,激活教师的内驱发展;搭建“赋权+赋能”双平台,引领教师的自主成长;创造性赋权宣言,助力教师走向未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激发员工的实践创造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觉醒胖东来》作者刘杨,将其简约概括为:“把企业经营过程中总结的方法沉淀下来,并进行归类、管理、迭代,方便企业内外部共享,这被称为知识管理”。 教育需要知识管理吗? 答案是肯定的。固然,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所谓因材施教。但构成教育活动的本质要素是相对稳定的,育人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框架性、教学方式变革的统一方向性等,都说明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及其由此带来的可预测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大大节省教师在知识、技能层面研究的时间,而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研究学生的生命成长、陪伴学生的发展过程上来。而现实情况是,学校是普遍缺乏知识管理的。所以带来了有案例、无库存,有经验、无共享,有创造、无推广,有点的生成、无面的势能……学校进行知识管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可喜的是,有的学校,已经走出了路径。比如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该校年就引入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工具,开启了学校的知识管理工作。10年时间,学校得以快速发展。因为,“经实践验证、精准提炼后的知识,大幅降低了教师试错成本,最终从整体上节约了大量时间”。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定位:明确哪些属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的范围很广,除了习得的理论,教师在不同场域、情境,针对不同教育教学对象生成的方法、技巧、智慧,甚至感受、体验等,都可以成为实践性知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分类学校将实践性知识解构为三个维度、七个模块。分别是:价值层面的教育信念;主体层面的自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情境知识;行为层面的批判反思知识。制订了实践性知识管理自评量表,确保实践性知识的提交和表达有效。自评量表围绕七个模块,每个模块对应3个观测点、3条操作途径。七个模块共计21项指标观测点,21条操作途径。引导教师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