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人的1天 第11期 图:老崔编辑:小雅 黄山微生活出品 他是一位退休教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雷锋,也有人称他是当代英雄,还有人称他是活张曙。他就是重振张曙故居第一人——江卫平。大多数的黄山人只知道歙县有个张曙音乐广场,并不知道张曙的事迹。张曙是歙县人,生于,逝于年,是中国伟大的作曲家,歌唱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还我山河》、《洪波曲》、《丈夫去当兵》等歌曲有广泛的影响。周恩来在讲话中说:“……张曙先生和聂耳同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两员猛将………给全民的抗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功绩是永远永远不可磨灭的。”这是对张曙一生表现作出的结论和评价。 张曙故居坐落在安徽省歙县坑口乡柔川村,是一个距离歙县仅15公里的村庄。张曙就是在这里长大成人,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年张曙去世后,他的故居就少有人管理,渐渐的也就落寞了。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走进张曙故居,跟着有着“重振张曙故居第一人”之称的江卫平老人,了解他和张曙的故事。 张曙故居是一幢建于明末清初的徽派古民居。故居房屋是一个布局为三开间、前后两进、双天井、前二楼后三楼的砖木楼房。开门见厅,是为名“亦政堂”的会客厅,厅堂上方是悬挂着“亦政堂”的横匾。小编就是在这里见到了馆长江卫平老人。 江卫平老人今年68岁,是张曙纪念馆的馆长,没有退休之前是歙县坑口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年,江老师光荣退休后,就开始整理张曙的生平资料、着手办馆。 江老师每天早上八点都会来纪念馆开门,哪怕没有游客也会一直到下午4点半才关门。“每天都会来开门,不然游客和村民就白跑一趟了。”江老师说。 年——年期间,江老师跑过北京、上海,到过衢州、嘉兴,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张曙的资料,把这个纪念馆给办起来!而这些费用也都是江老师自掏腰包的。小编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无偿的去做这些事? 江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爱国意识太单薄,我一个退休老师能做的也就是这些,张曙是我的舅公,我不宣传谁宣传?”小编这才了解到,张曙是江老师的舅公,张曙的家族里也就只剩下江卫平一位老人了。 (张曙的家谱) 江老师说张曙故居年久失修,伤痕累累,屋内多年没有人居住,湿气严重,木料屋柱腐烂严重,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将面临“失传”的危险。今年在他的号召和村长的带领下,张曙故居上个月才维修好。江老师说,成立张曙纪念馆,不仅是作为保护文物的一种方式,还可以传承革命精神。 江老师不仅是张曙纪念馆的馆长,更是馆里唯一的讲解员。年9月18号,江卫平老人自掏多元办馆。之后年和年,都会为张曙纪念馆办周年庆,但是今年取消了,因为老人家负担不起这个费用。 自办馆以来,江老师3年如一日的讲解,他说:“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听,我就愿意讲,我不仅是讲解,我还会演唱张曙的歌曲!” 由于江老师家在张曙纪念馆的隔壁村,每次他都步行,来回一趟需要25分钟。在江老师家的客厅里,我们看到了他10年当选黄山好人的绸带以及光荣退休的证书。 吃过简单的午饭,江老师随手拿起茶几上的书开始研究了起来。他说:“我每天都在不断的研究张曙的事迹,也会不断的更新解说词,13年刚开始办馆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会忙到下午2、3点才吃午饭,家人也不支持我,认为我固执。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并改变了他们对我的看法。” 江老师不仅是一位固执的老人,还是一位“多管闲事”的老人家。村里之前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水泥路,给村民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江老师就自发的代表村里给交通局、县长写信,现在村里不仅扩宽了马路还重新浇上了水泥路。 在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柔川乡的贞节牌坊。原本村里的水泥路会从牌坊中穿过,在江老师的极力要求和交通局的支持下,通往出村的路改道了。江老师说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遗产,我们不能破坏! 被问到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江老师说想以张曙的名字去给黄山一个学校命名,或者将学校的某一栋教学楼改为张曙楼。他说:“衢州的学校为了纪念张曙有张曙楼,而身为黄山人的张曙却没有在黄山任何一个学校里留名!未来又会有多少人记得他呢?” ▼江卫平老人的一天,你知道吗? 除了上面的图文,还有这段短片, 带你深度的了解! 小编说整理纪念馆、打扫卫生、为游客讲解革命的故事,没有一分报酬,没有一点好处!江卫平老人每天风雨无阻守护在这里,这种精神深深的感动着小编。也许目前,江老师在守护张曙纪念馆的这条道路上是孤独的,但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通过江老师的讲解了解张曙,发扬张曙精神,守护纪念馆的队伍也会越来越壮大! 最后,如果你们想去参观张曙纪念馆,请提前拨打江老师的。谢谢! 往期《黄山人的一天》精选: 黄山23岁美女放弃学业深山卖菜4年,只为撑起一个家!他是黄山最帅“马路叔叔”,十年如一日坚守“护学岗”! 95后夜店女DJ的一天!聚光灯下你所不了解的职业!一个学校、四名学生 乡村教师扎根深山农村的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