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核心观点:1)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铜消费中低速增长;2)全球矿山投产进入高峰期,铜供应保持较快增速;3)全球铜市场已进入供应过剩阶段;年融资贸易活动减弱,铜的金融属性有所弱化,向上反弹不是主基调,自年以来的铜价重心下移趋势还没结束。

2.未来中国铜需求发展趋势:过去十年中国精铜消费量占全球比例持续提高,年已达42%,安泰科预计中国铜消费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的平均增速在5%上下;不过依然会是全球铜消费的主要增长贡献者。

3.全球供求关系:

1)-年间,受铜价高位盘整的推动,全球大型矿山陆续投产,诸如蒙古的OyuTolgoi和智利的MinaMinistroHales等大型铜矿的投产,以及智利的Escondida和Collahuasi铜矿的改扩建增产,全球铜矿山产量实现快速增长。

2)继年全球多个大型铜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又有22个中小型铜矿项目投产,合计产能78万吨/年,规模依然很大,且这种趋势还将在年和年持续。计划年和年拟建铜矿项目约24个,其中年拟建投产的项目12个,合计产能约为57.3万吨/年;年有12个项目,合计产能约为75.3万吨/年。与此同时蒙古出口量开始增加。

3)目前情况以中国为首的铜冶炼产能、产量快速扩张,而消费增长乏力,全球经济依然低迷,铜需求增长乏力,尤其是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的铜需求增速并无增长,对全球铜消费造成不利影响。年铜精矿供应将维持过剩,这也导致年度铜精矿加工费长单合同仍出现上扬。

4.中国供求关系:

1)精铜产能:截至年年底,国内共有铜粗炼产能万吨/年,精炼产能万吨/年。年铜粗炼和精炼将分别新增产能65万吨/年和90万吨/年,年末总产能将分别达到万吨/年和万吨/年。预计年粗炼和精炼分别再新增万吨和万吨,年末达到万吨/年和万吨/年;预计年国内实际新增铜粗炼有效产能74万吨(资金和经营问题,环保压力,可能还有停产出现),粗铜产量将达到万吨,同比增长12.6%

2)精铜产量:①国家统计局数据,年精铜产量.8万吨,同比增13.8%;年铜精矿产量.3万吨,同比增5.7%;年1-2月,精铜产量.6万吨,同比增15.7%。

②安泰克调整后数据:年精铜产量约.4万吨,同比增11.4%;年铜精矿产量约.2万吨,同比增4.0%。当前全球铜精矿供应宽裕,加工费处于较高水平,将支撑国内的铜冶炼原料供应。由于废铜供应紧张,预计精铜产量同比增长8.2%至万吨。

3)需求层面:年国内经济状况仍不乐观,房地产行业仍处在下滑阶段,电力行业投资额低于预期,均给铜消费带来压力,同时电网投资重心向特高压倾斜,削弱铜消费的拉动效应。不过好在空调制冷行业表现好于预期,轨道交通的铜需求有望获得投资的拉动;微刺激和货币政策趋松一度带来期待,但实体受益有限;加工企业方面大企业挤占小企业市场份额。

5.年铜进出口预测:全球铜精矿供应宽松及铜精矿加工费上升,将继续推动年国内铜精矿进口量的增长,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由于国际市场新增铜粗炼产能有限,粗铜进口料难以出现明显回升;废铜进口量维持弱势;年青岛港事件暴露出包括铜在内的仓单融资重复质押现象,引发银行的高度重视,对铜的融资贸易发放进口信用证将更为谨慎,加之人民币降息和贬值的预期,预计年精铜进口将出现较大回落,出口预计有所回升;铜材进口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出口小幅增长。

6.铜矿生产成本简要分析:据WoodMackenzie年对全球近个铜矿山的最新统计,这些矿山的现金成本C1(含副产品抵扣)90%分位线约为美元/吨,95%分位线约为美元/吨。安泰科对30个国内主要铜矿山(约占国内一半产量)进行的分析显示,国内的铜矿的现金生产成本(未包括副产品抵扣)平均约为3.5万元左右,90%分位线为元/吨左右。随着原油等能源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及产铜国本币贬值等影响,铜的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7.总结和预测:

1)全球铜供应过剩将持续:随着最近几年全球铜矿产能增加较快,带动铜矿和铜冶炼产量增长,同期,全球铜消费相对疲弱,-年市场总体处于供应过剩状态,对铜价形成较大压力;大量矿山产能的建设和投产,将保证全球铜矿产量的稳定增长,但一些意外情况发生及部分项目因故推迟投产等将限制产量的增长速度;以中国为首的铜冶炼/精炼产能快速增加,将有效消除冶炼产能的瓶颈因素,精铜产量也将因此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废杂铜供应紧张将部分限制;全球经济疲弱,导致铜消费增长较为缓慢。

2)中国供应过剩量将大幅缩减:铜精矿方面,目前国内铜矿在建项目众多,但普遍规模偏小。随着国内冶炼产能的持续快速扩张,对铜精矿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国内铜精矿供应缺口将继续扩大;精铜产量增速有所放缓,消费增速基本稳定,两者增量相当;环保压力对精铜产量的潜在影响,目前已有停产或面临停产的冶炼企业;预计融资性进口需求减弱,进口量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3)年铜价预测:宏观面来看,当前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迥然不同的局面。强势美元对商品价格形成巨大压力,人民币降息和贬值、银行收紧进口信用证将减少贸易融资需求,金融属性被弱化。目前铜价还不能诱发大量减产发生,成本支撑的因素暂时还没到来。基本面来看,全球和中国都将出现过剩;其他不确定性也会带来短期行情,如油价等;存在的潜在利多因素有:中国消费增长(速度?);中国国储收铜;中国电力投资加速(拉动力度?);美国经济向好(加息?)

年全球精铜市场的供应过剩状态不会发生改变,且来自贸易融资等的支撑作用也有减弱的可能,对铜价造成压力。预计年国际市场铜价主要波动区间为~美元(国内3.75~4.82万元),均价在美元(国内4.32万元)左右。

4)讨论启发:铜价从去年7月份开始到15年年初的下跌过于恐慌,现在进入反弹修复阶段。考虑到铜价只有在金融危机期间才出现20%以上的跌幅,而目前美国、欧洲经济都在好转,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保持平稳,所以对于铜价不宜过度悲观,15年也许会是14年的翻版。当然,中国不会采取过度宽松的经济政策,意味着不会放任通胀而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1.核心判断:年铝价延续低位区间波动,预计年LME三月期铝大致运行区间为-美元/吨,SHFE三月期铝大致运行区间为-元/吨。

1)年电解铝产能增量大于去年增量,来自年新增产能推后释放、减产后的重启以及原计划的新增产能。2)国外原铝产量连续四个月增长,中国铝材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年1-2月,中国铝材累计出口77万吨,同比增长91.4%,挤压了国外市场,海外铝价升水明显降低;3)截至年3月底,中国铝锭显性库存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是隐形库存可能增加。4)成本是决定价格的关键性因素,减产未到触发时间点,另外用电成本还存在下降空间,目前以自备电为主。

2.中国不断开辟新的铝土矿进口渠道:

1)在印尼禁止铝土矿出口之后,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最大的铝土矿出口国,尤其在Gove氧化铝厂减产之后,其所产铝土矿也全部出口至中国,预计年该国可出口至中国的铝土矿约万吨;

2)马来西亚有望成为中国第二大铝土矿进口国,受制于港口运载能力,目前每年可出口至中国的铝土矿约0万吨,如果运输条件改善,该数据还将继续上升;

3)印度也是中国较大的铝土矿出口国,但市场不时有消息传出印度将上调其铝土矿出口关税,这将会增加中国企业铝土矿的采购成本。该国可出口至中国的铝土矿约万吨;

4)斐济为信发开发铝土矿,年矿石量可达约万吨,巴西和加纳目前对中国出口也比较稳定,年出口量分别可增加至万吨,多米尼加可出口至中国的铝土矿约为-万吨;其它潜在的可出口铝土矿的国家为几内亚、圭亚那、塞拉利昂等国。

5)年中国进口铝土矿缺口进一步扩大,但铝土矿库存仍能弥补缺口:年预计铝土矿进口量万吨,进口铝土矿需求量吨,供需平衡相差万吨,但使用进口铝土矿氧化铝产量万吨,可弥补缺口。

3.供应:中国电解铝产能扩张仍在高位加速。年全球预计新增产能近万吨,其中92%的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预计到年底,中国电解铝产能将接近万吨/年,全球电解铝产能或将超过7万吨。

4.对消费的判断:经济回落仍在可控范围,消费增速理性放缓

年中国原铝消费领域分布建筑房地产占比35.4%,电子电力14.4%,交通运输12.4%,增速均有所回落。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格局下,年中国原铝消费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预计年中国原铝消费量为万吨,同比增长9.3%。

5.铝价很难维持反弹动力

铝价围绕成本波动,微利-亏损成为“新常态”,铝价内强外弱格局仍无法改变中国电解铝行业整体亏损局面;P90、P80成本线与SHFE铝价相当,减产条件尚未触发,在这种情况下,铝价很难具备持续反弹动力;年中国电解铝成本或将进一步下滑,能源因素或将传导成本再度下移。(近年来,电解铝行业呈现出“能源导向型”的特征。以自备电生产为主的新疆、山东、内蒙古、河南四省区,已成为电解铝布局的主战场。)

6.总结影响铝价的确定因素:1)进口铝土矿瓶颈问题已逐渐明朗,资金炒作空间有限;2)年国外供需紧缺局面有所改观,高升水局面难以维系;3)年中国电解铝产能扩张仍在高位加速,铝市供需过剩矛盾加剧;4)尽管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继续回落,但总体处于可控范围内,宏观风险预期下降;随着一批低成本产能陆续建成投产,年中国电解铝成本将再度回落。在供应过剩格局下,成本对铝价支撑持续减弱。

7.影响铝价的不确定因素:铝产品贸易政策;美联储加息时点;国内外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库存融资的持续性;LME仓储新规则;中国铝锭进口通道再度打开;铝产品贸易政策。

8.讨论启发

1)铝市场诸侯割据,市场出现多重割裂。国内冶炼企业亏元/吨,而加工企业赚元/吨;氧化铝市场平静,而电解铝变化大;国外现货市场和lme升水较大,弱势行业通过多种手段分享强势行业奶酪,比如铝锭出口的增加。国内铝材行业发展情况较好,而电解铝行业不佳,目前国内电解铝行业通过简单加工铝材出口分享国外的升水。铝出口的增长因为国内外两市比价合适,套利的情况存在,但未来不一定是常态化。电解铝行业能源因素占比会越来越大,因而由于煤炭带来的电力成本优势,目前电解铝产能向西部转移,且运费的差异小于电价差。

2)金融环境改变,融资库存流入现货市场,压低升水。铝价还受生产国汇率影响,例如北欧挪威,中东,俄罗斯。尤其是俄罗斯,美元指数升高降低了非美区域生产成本,对库存融资产生影响。远期升水的前提是市场持续供应过剩、利率要低、库存费低。欧洲升水最近下降很快,原因在于欧洲库存到期不做了,转而流入市场。

3)火力发电采用到煤炭,对环境有污染,未来环保政策会增加电力成本,这个趋势不会改变。

铅锌

锌市场

1.年中国不缺矿,之前市场积累了大量精矿库存,且进口套利窗口开启。

1)5年以来,中国锌精矿市场持续性生产短缺,9-年短缺量达到顶峰,每年超过万吨。-年,中国锌冶炼厂减产,对精矿需求下降,而年起,中国矿山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国产矿供应能力增强,这令国内缺口减少至20万吨的水平;与此同时仍有大量精矿被进口,自年起国内市场积压了大量精矿库存。

2)进口矿的多少与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关系较小,而主要与沪伦比值相关。今年以来,国内外锌价内强外弱,进口套利窗口开启,进口矿存在盈利空间,国内仍会进口锌精矿。

3)年中国锌精矿产量将保持增长。产量将超过万吨,估计达到万吨,同比增长4.2%,增幅要高于年1.4%的增幅,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现有矿山扩建产能的不断达产以及新建矿山投产项目的增加。

2.供应端瓶颈在冶炼:

1)中国锌冶炼产能扩张有限。年中国锌冶炼产能扩张的步伐停止,随着加工费的走高,年-年,中国锌冶炼产能继续增长,但是扩张的步伐已经放缓。安泰科估计,年中国锌冶炼产能约为万吨,较上年增加19万吨;其中蒸馏锌75.8万吨,占10.6%;电解锌.6万吨,占76.9%;锌品90万吨,占12.5%。从未来趋势看,由于火法炼锌污染比较严重,流程长,成本比较高,所以将处于萎缩趋势,表现在蒸馏锌和精馏锌产能将呈下降趋势。估计年中国锌冶炼产能为万吨,预计增加34万吨。

2)中国锌冶炼产能利用率提升空间不大。年下半年中国精锌产量增长明显,全年平均开工率从年的69.2%升至年的78.4%。分主要企业来看,年16家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的全年平均开工率(这些企业的产能之和占当年总产能的比例超过50%),为83.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年中国精锌产量增长有限。一是大冶炼厂的开工率受制于产能和资金的因素提升空间有限;二是在日趋严苛的环境监管下,中小型冶炼厂面临关闭。安泰科估计,年中国精锌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8.4%,较年下降0.8个百分点。

3.去库存一直在进行。年以来中国锌金属市场一直在去库存,8年是进入年以来中国供需关系的分水岭。8年以前国内锌产量增幅总体小于实际消费的增长,大部分年份市场供应短缺。金融危机时期,国内率先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了新一轮建设热潮,促使锌冶炼产量大幅度增长,并导致国内锌锭高溢价,吸引了大量套利性进口,8年中国市场由短缺转为过剩,9年过剩量达到51万吨,年过剩近42万吨。年冶炼产减产以来,市场由过剩转为短缺,消化之前年度的库存。实际上,受低迷的加工费影响,-年中国锌冶炼厂的减产,中国锌金属市场进入去库存阶段,虽然年中国精锌产量大幅增长,但年库存(不含冶炼厂和消费商库存)仍延续回落走势。

4.消费增速保持稳定。

1)中国锌消费加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安泰科估计,年中国实际精锌消费为万吨,同比增长4.9%,增幅放缓,年精锌消费量增加了29万吨。中国精锌消费情况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基于中国锌消费弹性的数据表现,我们倾向于认为,中国锌消费加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这与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判断也相吻合。

2)镀锌板是锌消费增速最快的领域。在年中国锌消费的初级消费领域中,镀锌领域耗锌万吨,同比增长7.0%,压铸合金领域耗锌万吨,同比增长2.2%,黄铜领域耗锌86万吨,同比增长3.6%,氧化锌领域耗锌57万吨,同比增长5.6%,电池领域耗锌20万吨,同比减少4.8%,其他领域耗锌4万吨。镀锌领域为近年来锌消费增速最快的领域,其中镀锌板对锌的需求增长很快,其他领域的比重都有所下降。中国镀锌板产能呈现飞跃式发展。据统计,5-年,我国镀锌板产能年均递增22.3%,年生产线达到条,产能达到万吨。安泰科估计,年镀锌板产量万吨左右,耗锌量万吨左右。

在我国现有的镀锌板生产线中,86%左右具备国际同等质量水平,随着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我国镀锌板进口量开始减少,出口增速加快,从年开始从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目前,镀锌板出口仍有13%的出口退税。年,中国出口镀锌板万吨,同比增长28.6%,该领域带动锌消费约25万吨。

镀锌领域增长依旧是拉动中国锌消费的主要力量:镀锌板在汽车、建筑、家电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仍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年镀锌板的出口退税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在城镇化、新农村建设、铁路地铁输电线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是镀锌结构件和镀锌铁塔等需求增长的重点。压铸锌合金行业经历了成长、高峰、瓶颈、成熟期,目前产能和产业布局都基本稳定,预计未来几年,也很难有大的变化,因而行业用锌量也不会有大的变动,低速增长、增速趋缓将是常态。

3)铜材产量增幅还将继续减缓,氧化锌继续扩张,干电池用量将缓慢下降。目前铜材的回收率已经在90%以上,回收体系也相对完善,预计未来回收率还将继续提高,铜材用锌量占比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很大,该领域用锌量仅能保持微增长;氧化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氧化锌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已经开始,实力比较强的企业都在计划扩大规模,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产能将继续扩张;未来普通锌锰电池产量可能小幅下滑,而碱性锌锰电池产量可能保持微增长状态,随着各种高能电池的发展,中国干电池总产量增速有限甚至下降,所以锌用量也会缓慢下降。

5.锌价酝酿上涨时机。1)截至到目前,受益于较高的加工费水平,冶炼厂依旧保持较高的开工率。CNIA公布的1-2月份中国精锌产量同比增长16.8%。安泰科统计的社会库存(除冶炼厂以外)已经由年年底的35万吨左右,增加到了47万吨左右,国内现货市场锌价由升水转为平水,目前已出现小幅贴水。2)中国精锌市场供应压力增加,等待下游消费的好转,预计国内锌价在10-17元/吨之间。

铅市场

1.供应端收缩成定局:

1)中国原生铅冶炼产能十年来首现负增长。安泰科估计,年中国原生铅冶炼产能为万吨/年,预计年为万吨/年,十多年来首现负增长。中国原生铅冶炼厂减产,年12月,铅价持续暴跌,这令长期处于成本线之下的原生铅冶炼厂亏损加剧,部分企业减产以应对亏损。其中安徽池州通过关停铅系统、驰宏锌锗关停本部电解产能、豫光金铅缩减产量,另外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关停部分生产线或者降低入炉品位的方式来削减产量。安泰科估计,这部分减少的产量在20万吨左右。另外,年有部分新产能投产,其中驰宏呼伦贝尔和赤峰山金银铅产量逐步正常,预计今年达产;万洋去年新建一条5万吨/年的电解生产线,随着与天能、骆驼等下游消费商的紧密合作,估计该厂的铅产量会有较大提高。估计这部分增加的产量在10万吨左右。综上,年中国原生铅下降无疑,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估计在10万吨左右,全年原生铅产量在万吨,同比下跌2.9%。

2)中国再生铅行业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约束。新环保法的实施,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对非法回收和冶炼冶炼废电瓶影响较大。新环保部部长上任,并进行大力改革,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中国环保将与经济发展并重,环保守法将成为新常态。另外,上月底环保部公开约谈山东临沂市长和河北承德市长,对地方政府有很强的震慑作用,估计未来环保监管力度的区域差别将会缩小。

3)面临准入大限。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作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年年底前仍未通过环保核查和不符合《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自年4月公布首批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名单以来,历时近两年时间,总共只有有5家再生铅企业入围。年中国再生铅将继续保持增长,估计产量在万吨左右,同比增长9.4%。

2.消费增速持续放缓:年中国精铅消费增速持续放缓,估计为3.8%,当年精铅消费为万吨。年,动力型(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和启动型(汽车、摩托车)两个领域铅消费之和占中国精铅消费的比重约占到三分之二。

3.铅价涨亦难跌亦难,预计年国内铅价在1-10元/吨。1)底部支撑因素:原生铅厂的成本,需求,去库存状态;2)顶部压制因素:再生铅厂的成本为原生铅厂的60%多,需求端增速放缓。

1.中国原生镍产量占世界比例将下降。年中国原生镍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36%,中国原生镍产量和占比均在年达到峰值,预计年下降至32%。年镍生铁产量为47万吨。其中高镍铁37.95万吨,中镍铁1.57万吨,低镍铁7.46万吨。产量占比67%;电解镍和通用镍产量预计明年产量23万吨;年国内原生镍产量为70万吨;年国内原生镍产量预计63万吨;年,NPI(镍生铁)产量47万吨,占中国原生镍产量68%。占全球原生镍产量比例24%;预计年中国原生镍产量63万吨,降低8%,来自于NPI产量的削减,预计年产量为36-38万吨。

2.镍铁减产:

1)-15年镍铁月度产量变化:年1-2月份镍铁产量5.87吨,同比降低35%;其中rkef产量3.4万吨,同比降低25%;普通电炉1.25万吨,同比下降60%;中镍铁0.26万吨,同比增加%;低镍铁0.97万吨,同比降低19%。

2)减产原因:镍铁价格下跌刺穿镍铁生产成本引起减产;新环保法对企业施行的政策性减产:今年国家把节能减排的指标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3月6日6点为止,山东临沂57家企业已经停产了50家,3月10日之前将全部停产治理。同时,对另外家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限产限期治理,下大力气使这些企业能过技改达到达标排放。

3)中国镍铁主产区分布:江苏,山东和内蒙三个地区占据镍铁产量供应66%的比例;京津冀周围地区环保压力和张家口申奥等活动对这三个地区环保政策的压力比较大;政府对污染的高压常态做法推动行业企业升级转型的态度带来随时关停的风险。

3.中国镍库存正在下降。

1)中国生产企业和贸易商镍铁库存持续下降。年中,中国镍铁库存(生产商+融资商)高达51万吨,合计金属镍量5万吨;年3月,中国镍铁库存(生产商+融资商)28万吨,合计金属镍量2.8万吨;年下半年至年镍铁社会库存下降2.3万吨,而且将继续呈现下降格局。

2)中国港口镍矿库存变化。年2月底中国镍矿港口和企业库存镍矿库存总量1万吨,中高镍1万吨。按照每个月使用中高镍矿量万吨计算,库存使用期限至4.4个月;镍矿库存已经开始出现明显降低,因为雨季的进行,库存下降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印尼矿的库存已经达到历史的低位。

4.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变化:年菲律宾湿矿出口量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中高镍矿万吨。发往中国地区0万吨,中高镍矿2万吨;日本万吨;澳大利亚万吨;年菲律宾镍矿的出口量预计将以中高镍为主。年菲律宾出口低镍矿比例54%,中镍矿比例34%,高镍矿比例12%;年1-2月菲律宾出口低镍矿比例21%,中镍矿比例57%。低镍矿比例22%。

5.年全球产能:年印尼镍生铁新增计划产能4.32万吨;-15年除中国和印尼之外新建项目处于增长期,但是年增长量相对于年增幅下降,从14.84万吨降低到估计值5.67万吨,重点在于VNC/KONIAMBO等大型项目。

6.消费下行

1)年中国镍消费领域分布及占比:85%不锈钢,6%合金和铸造,6%电镀,2%电池

2)中国及全球不锈钢产量增速普降:中国不锈钢产量受到廉价镍铁原料推动,产量一直处于两位数增长率增长。年中国不锈钢增长率13%,中国实现不锈钢出口量万吨,进口量83万吨,净出口量.9万吨,同比增加.6万吨,增幅为58.3%。年中国产量增速预计降低到10%左右。

3)中国不锈钢系别变化及废不锈钢使用比例提升。年中国不锈钢产量预计万吨,其中系46.7%,系33%。年预计产量增长速度6%左右至万吨;年废不锈钢比例相较于年出现提升,废不锈钢使用比例19%左右,较去年比例上升4%左右,年预计废不锈钢使用比例至21%。

4)中国不锈钢消费量同比增速降低:年中国不锈钢的消费同比增长速度为7%,预计年有可能为5-6%;年至年底约14年间,我国的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从万吨猛增到万吨,增加了约9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7.79%,人均保有量约为12.1千克。不锈钢材主要用于厨房、家电、运输、建筑、医学材料、油气管道以及土木工程等各个领域。

7.价格判断:目前镍金属去库存化接近尾声,预计年中国产量64万吨,消费量96万吨,国际市场价格0美元/吨,对应年美元/吨,国内价格12万元/吨,对应年价格11.6万元/吨。

8.讨论启发:目前国内能用的镍矿库存量比较少,工厂的库存很少。0万吨港口库存,可用库存比例不高,原因在于1)实际成本太高,不能移库的镍矿占据20%2)国企私企不明晰库存占20%3.之前处于不规范操作状态的镍库存占据20%,去年六月份直接进港的才是可用库存

稀土

1.取消稀土产品出口配额:中国在WTO败诉,稀土等资源类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随之调整。年12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指出,稀土出口执行出口许可证管理,企业只需凭出口合同申领出口许可证,无需再提供批准文件,自年1月1日起执行。这意味着,稀土出口配额正式取消(一同取消出口配额管理制度的还有矾土、焦炭、钨及钨制品、碳化硅、锰、钼和氟石)。

2.稀土产品出口关税调整历程:

1)鼓励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3年之前);限制出口,退税率逐年下调直到取消(3-6年);提高出口门槛,逐年增加关税价格(6-年)

2)稀土出口关税调整:年12月12日,《年关税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自年1月1日起实施;稀土出口关税并未与配额一并同时取消。据悉,稀土出口关税将于年年中进行调整。

3)取消关税和配额对价格无直接影响。我国稀土产业经过整合,已经形成了六大集团主导的格局,对产量有较强的控制力;同时,各集团大体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计划,总产出较为稳定,大幅改变了以往过度竞争的局面。当前稀土国际多元化供给格局已经形成、近年来我国出口配额使用率不高、国际经济形势不乐观等情况,境外稀土需求增量不会太明显,对稀土价格的提振作用非常有限。

3.调整矿产资源税至关重要:

稀土产品出口关税并入矿产资源税,上调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上形成了涨价预期→开启又一轮的炒作。稀土价格最近几年持续走低,期间的两次反弹原因是打击黑色稀土产业链,近期稀土的反弹是政策导向。

4.黑色产业链兴起的由来:资源分布广,进入门槛低;年,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计划分别为8.92万吨、8.6万吨,环比下降幅度为25.36%、22.31%;年,我国缩减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至3.03万吨,环比下降37.17%;年,稀土价格高企,利润空间暴涨;媒体持续报道稀土产业发展情况,民众广泛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