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黄山冬季旅游攻略

奇松、怪石、云海、雾凇,是黄山最为吸引人的四大奇景,其中后两者更容易在冬季出现。此时登黄山,云海、雾凇和日出是最值得观赏的美景,另外加上黄山四绝之一的冬季温泉,让冬日的黄山别具诗意和享受。

比起夏日,黄山的冬景有更多的看点。尤其是在黄山的美景被大雪覆盖之后,山上的“松鼠”、“金鸡”、“天狗”、“天鹅”都变成了“白鼠”、“白鸡”、“白狗”、“白鹅”,这就更显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数以万计的黄山松,也变成了“雪松”,造型更加迷人。

1、冬雪

雪是冬天永恒的主题,黄山全年平均积雪约50天,平均初积雪日期是11月29日,终雪则在次年的3月28日。当北方冷空气南下侵入黄山时,便朔风号长空,大雪铺山峦,漫山遍野,流花飞琼,群峰披玉,万树镏金,瑰丽无比。让你置身于一个纯白的童话世界。

2、雾凇

雾凇是黄山冬季的著名景色,每逢严寒隆冬,满山玉树银花,她非雪非霜,而又比雪奇,比霜美。在灿烂的阳光中,晶莹闪烁,蔚为奇观。这就是雾凇奇景。当气温下降到零下,有雾或毛毛雨时,树木、石块等物体表面会冻结在物体表面而形成透明的冻结物,这种现象称为“雾凇”。

在黄山观赏雾凇的话,以北海、玉屏楼、松谷、云谷和温泉这五大景区为佳。

3、云海

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

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5月是观黄山云海的理想季节,尤其是雨雪天气后,突然放晴,其日出和日落时所形成的云海五彩斑斓,称为“彩色云海”,最为壮观。每年9月到第二年5月黄山云海出现的概率较大,平均有57天能见到云海,一般雪后或者雨后初晴看到机会大。

前海,位于天都,莲花两大主峰以南,玉屏峰的文殊台是观前海的理想之地;

后海,位于丹霞峰,狮子峰和始信峰之北,清凉台和狮子峰是最佳境地;

东海,位于白鹅岭以东,观东海在白鹅岭和东海门为最好;

西海,位于丹霞峰,飞来峰西侧,观西海应在排云亭,这里还可观赏落日和晚霞;

天海,位于光明顶前,从光明顶四望,有一览众山小之势。

4、日出

黄山每年有多天都在云雾之中,很多游客也因天公不作美而错过了日出胜景,冬天由于雨水较少,云层比较低,所以看到日出的几率要大大多于其他季节。

说冬季北海附近看日出不好,要到始信峰上的竖琴松处或者鳌鱼峰(天海),光明顶也可以。一般的说法,黄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是清凉台和曙光亭,日落是排云亭。也要看你住的地方,节省体力:住宿北海,以曙光亭、清凉台、狮子峰顶三处为观日出的最佳位置;住宿在排运楼宾馆的游客,以丹霞峰顶为最佳;住宿在天海招待所的游客,以光明顶为最近;住宿在玉屏楼的客人则以玉屏峰附近为最佳。

5、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

黄山现在开发成熟的有两大温泉景区,一个是位于黄山脚下的汤口“黄山飘雪温泉”,属于黄山老景新建。另一个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全新开发打造的“黄山醉温泉”!

黄山冬季门票:

1、黄山风景区门票价格旺季门票元,淡季门票元。

2、黄山索道旺季价格80元,淡季价格65元。

3、旺季时间为3月1日至11月30日;淡季时间为当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

冬季黄山旅游注意事项:

1、雪后台阶上有冰雪,建议带钉鞋上山,山下汤口各酒店都有销售大约10-15元一副。

2、山上饮食、商品价格巨贵,约为山下5-8倍:快餐40-60元、矿泉水8-10元/瓶,建议山下购买足够食品:方便面、方面米饭、饼干、巧克力等。

3、气温和衣着:黄山冬季气温最低到零下10度以下,需要毛裤、抓绒裤、抓绒衣、厚毛衣,最好有羽绒衣,不行的话,山上的标准间(贵)都免费提供羽绒衣、棉大衣,住便宜的的可以租;最好穿排汗内衣,没有的话要准备内衣换;防风帽子、手套也是必须的,手杖上山有帮助。一般来说,白天爬山的时候不会冷,停下来就冷,要注意保暖。

4、关于雪景:由于黄山冬天也不是每天都有雪,建议可以多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