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陕西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省级高校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院始终坚持学高身正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用心用情用力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构建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应用力、创造力、解释力。充分调动校内外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大思政课”的“四梁八柱”。 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强化使命担当 学院大力加强特色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学院组建“专题+实践+创新”的思政专题教学团队,挖掘蕴含红色基因的陕西革命史,挖掘西邮70年辉煌建设史,将陕西党史、学校发展史、校友先进事迹等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校荣校情怀,彰显西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报国情怀。 学院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重点建设,支持建设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党史人物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注重发挥陕西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地方资源优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学科方向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六要”高水平教师团队,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对外引进、对内挖潜、内外并举、选树典型等措施,形成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训,鼓励在校工作满一年的青年教师选择高水平大学在职深造。学院现有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1人,陕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人。入选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人。获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人。 加强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推动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 学院立足强化思政课教学规律和学理基础研究,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优化思政课改革路径设计。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教学体系研究,推广情景问题链教学模式,形成思政课“专题+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统筹凝练及其动态跟进的具体路径。 在省级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中,学院实行“三促两结合活动”,以赛促练、以练促教、以教促学,赛练结合、教学结合,比学赶帮。练兵中主抓“四个下功夫”,在赛练结合上下功夫,在教学相长上下功夫,在情感升华上下功夫,在价值提升上下功夫。学院专职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结对练兵,互相学习。先后有1名老师获全国思政课展示二等奖,3名获省级教学标兵,2名获省级教学能手,2名老师获省级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年7月,在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李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团队获全国地方高校一等奖和学术创新一等奖。 学院大力推广思政“微电影”,推动实践教学。学院教师拍摄的《传承》获由教育部社科司开展的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三等奖。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多次被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