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要培育学生成为豪迈的中国人,理应先培育豪迈的中国教师。“豪迈”是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是沉淀在麓山教师身上的精神特质,也是麓山教师精神文化的突出意象。二十多年来,学校一直将培养“豪迈的中国教师”作为重点工作和核心工程。从宏观上看,豪迈的中国教师应具有教师专业尊严和强烈的职业自信;具体而言,豪迈的中国教师应具有热情饱满、积极向上的课堂精神状态和严谨务实、反思合作的科研精神品质;从隐性层面看,豪迈的中国教师应拥有以生为本、育人为责的精神气度和守小家、融大家的家国情怀。

放眼世界,做中华文化的转化者与传播者

教师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学校把“培育具有中国根基和国际视野的阳光少年”作为育人目标,也作为育人愿景引入每个麓山教师的意识中。

从校园文化入手,让校园里有风景。建校之初,教师们吐槽学校没有滋养儿童的文化。于是,学校让教师们来做校园设计师。学校教学区五条长长的连廊分别交给体育、语文、英语、数学、科学五个教研组进行规划布局,在教师们的集体创意下,如今每条连廊都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从资源利用入手,让风景变成场景。学校鼓励教师们把校园里“好看”的风景变成学生成长的课程资源。年开始,学校科学组的教师们在教学楼楼顶开辟了“百草园”,让孩子们种植中草药,车前草、板蓝根、青蒿、紫苏……孩子浸润其中,春播药苗,夏收药香,以劳育美。有了学科间的引领,英语组的教师们在学校的银杏林里开辟出“国际广场”,在这里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课程……文化开始传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

从学科融合入手,让场景变成文化。在校园场景下,学校陆续开发了一批融合课程。语文组教师把湖湘文化纳入拓展课程,带学生走进岳麓书院,精心编写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校本资源;美术组教师带着学生在麓园的霁宇亭里学习湘绣,走进铜官窑感受湖湘历史,把课堂搬进博物馆……

如今,走入校园,湖湘文化、中国文化有形无形地存在着:教学区的传统文化长廊、麓园里的亭台水车、博学楼里散发着墨香的书法教室……把学校每一处都变成文化与文明传播的场域。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自育的过程,教师也成为了中华文化校园的建设者,成为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者、传播者。

二十多年的湖湘精神引领与文化沉淀,麓小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气质,达成了育人共识——做豪迈的中国教师,当胸怀家国,做学生成长路上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

他们将“豪迈”写在了每一间教室的讲台上,也写在了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常里。近几年,学校学生人数急速增多,特殊儿童也在增多。对特殊儿童的关爱是麓小教师在以实际行动传递一群教师、一所学校的教育追求。基于学校内部一系列成功案例,从年开始,学校组织一批校长发起了长沙市第一批普特融合教育联盟校,倡导更多人一起来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