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赋能 细数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新做法 心理健康是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关系广大群众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开展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志愿服务是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心理援助志愿者进校园进社区宣讲、建立服务热线、建立线上线下心理服务平台、为特殊人群开展针对性心理援助服务等等,既有利于推进建设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促进民众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建立亲善友爱的社会文化,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近年来,随着心理援助志愿团队专业性不断提高,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的开展也更加专业化常态化,逐渐发展出各类品牌项目。 在本期的推送中,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的一些新做法吧。 1 爱是你我 项目简介 年8月,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昌平部分地区受强降雨影响汛情严重,昌平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联合全区22个镇街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启动“爱是你我”汛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镇街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和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作用,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抚慰、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有针对性的服务,筑牢防汛救灾心理防线。一是开发上线汛后心理援助小程序,通过自我测试、心理游戏等功能模块为灾后广大群众舒缓压力。二是开通23条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专业心理咨询师在线值班,为有具体需求的群众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三是针对集中安置点群众,开通“空中心理课堂”,以录播的方式疏导群众情绪,重拾生活信心。昌平区卫生健康委以“驻点+远程”“心理+精神”多维度服务模式,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心理和精神健康。 项目亮点 (1)开通心理热线,搭建心与心的“桥梁”:为解决受灾群众无助以及一时上头又无处宣泄烦闷的问题,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安排多名专业心理治疗师作为志愿者值守心理援助热线,同时紧急开展对接线员应对灾后心理问题的培训,以提高热线服务及接听质量。截至目前,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已累计接听心理援助热线52人次、时长分钟。志愿者耐心安抚来电求助的受灾群众,为其提供情绪支持和专业的心理疏导,缓解恐慌情绪,帮助群众重新找回生活的内心力量。同时为有效缓解灾情对青少年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影响,更好地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昌平区团教工委、教委德育教研室共同开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