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7/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前几天,在一次采访中,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首次透露了自己的财产分配计划:“除了必要的家庭开支,我打算将剩下的财产留给我的母校北京大学和新东方慈善基金会,以支持农村地区孩子的教育事业发展。”

这个决定让许多网友感动不已:“连遗嘱都考虑到了教育,我真佩服俞老师的胸怀!”

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我和许多网友一样感到意外,但又觉得这是可以预料到的。我们还记得年实施的“双减”政策,整个教育培训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许多补习机构纷纷裁员关闭。新东方是教育行业的领军公司,不到一年的时间股票下跌了90%,损失了亿。三十年的心血在一瞬间付诸东流,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滋味。

当时,俞敏洪很烦恼,每天坐在办公室都要开一瓶白酒,过着迷惘的日子。但即便如此,他没有选择逃避责任,他选择了一种体面的方式。他始终保留了一笔钱在公司账上,为新东方留了一条后路。当双减政策实施、事业陷入困境时,正是这笔钱解决了教师们的工资问题,也让学生们得以退还学费。

处理完各项事务后,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决定:将近八万套课桌椅捐赠给农村地区的孩子。这些课桌椅的价值已经超过五千万。加上可能更高的运输费用,总价值接近一亿。尽管自己已经受了很多伤,但他仍然选择奉献,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如今,他通过东方甄选重新站起来,决定将大部分遗产用于教育事业,我不感到意外。俞敏洪表面上是个商人,但内心深处却是个热爱读书的人。

他真正实现了财富“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令人钦佩。那么,俞敏洪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俞敏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

他出生于年,出生在江苏省葫桥村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可以说,俞敏洪从出生开始就承载着全家的期望。在他出生之前,俞家已经有一个男孩。然而,这个男孩不幸在不到4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这让俞家对俞敏洪格外关心。平时,只要他稍微感觉不舒服,医院打针,然后回家煮鸡汤来喂他喝。即使夫妻俩什么都没有,也要把孩子照顾好。俞敏洪说:“我小时候是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的。”但是俞母并不只会心疼孩子。为了增强儿子的身体抵抗力,俞母安排他做各种农活。他在外面撒猪粪,在家里洗衣做饭,俞敏洪样样都是个能手,甚至还获得了县里插秧比赛的冠军称号。那一年,俞敏洪刚刚14岁,初中毕业。根据当时政策规定,贫困地区每户只能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俞家已经让姐姐用掉了这个名额,所以他只能辍学。俞敏洪觉得自己成为一名农民也不错,毕竟他在县里是插秧比赛的冠军。然而,俞的母亲无法接受这个想法。她不希望儿子像她一样,一辈子都与泥土为伍。她对儿子说:“你应该出去看看,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俞敏洪感到迷茫:“妈妈,我该怎么出去呢?我们家没有机会上学。”然而,在年初,一个宝贵的机会突然来临。同村的李家只有一个女儿,他们觉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啥用,还不如将来找个好家庭嫁进去。因此,他们主动放弃了这个上学的名额。听说这一消息后,俞的母亲匆忙去找邻居借钱,然后提着两只鸡去了校长家。她希望她的孩子能够取代李家的女儿获得那个名额。俞母和校长交谈了几个小时,校长最终被她说服了。然而,答应让俞敏洪上大学和他能否考上大学是两回事。当他进入高中时,已经是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了。同学们已经学了将近两个学期,俞敏洪根本赶不上。俞敏洪的班主任是从南京翻译局调来的,她英语特别好,而且非常浪漫。因为喜欢班主任,俞敏洪也特别喜欢英语,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他连续两次高考都没能通过英语科目。

俞敏洪拿起锄头回到家里,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心中若有所思:也许读书并不适合我吗?他认为与其读书,不如回家耕种,或者去公社开拖拉机。俞母说:“如果考不上就算了吧,努力工作存些钱盖个房子,找个媳妇也挺好的。”或许是上天看到这个默默努力的孩子,对他特别照顾。一天,高中的英语老师来到俞敏洪家告诉他,为了提升升学率,江阴县教育局计划开设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他可以去试试看。这一消息重新点燃了俞敏洪考大学的希望。俞敏洪的母亲去城里打听到了这个消息,并通过几位亲戚的证实,迅速让俞敏洪去报名。在奔波劳累的过程中,俞母在路上还摔了一跤。得知这个消息后,俞敏洪感动、心疼,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从这一刻起,他暗下决心,决不辜负母亲的付出。二十多个男孩共住在一间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天刚蒙蒙亮,晨读就开始了;晚上十点半以后,大家仍然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单词。为了能够理解句子,他背了整整一本《新概念英语》。老师发的教材上面,有四五十篇课文,他已经背得非常熟练了。努力终有回报,俞敏洪最终成为了全班第一名。在年,进行了第三次高考。这次考试,他充满信心。英语考试的时限是两个小时,俞敏洪只用了40分钟就完成了。分数出来后,他的英语考试成绩是95分。五门功课总分是分,俞敏洪考了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分。他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他报考的专业是英语系。当他踏进北大校门时,作为来自山沟子的他感到无比惊讶。“乡下人”这个词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同学们阅读名著,他连是谁写的都不知道;同学们穿的衣服,都比他的高档得多。城市的教育注重口语和交际,而俞敏洪一直在学习书面英语。按照他的成绩,本应该被分到尖子班,但因为口语不达标,老师将他分到了最差的班级。俞敏洪对此感到极度不服。因此,在大学时光里,他克服了各种困难,不顾一切地提升自己。在大三时,由于过度学习,甚至累得吐血,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好像也改变不了自己“乡下人”的现实。等他康复后,班里的同学都开始跟随国外热潮,赴国外寻求经济机会。然而,他只能依靠每月块的工资,留在学校继续教书。俞敏洪也曾希望出国留学,但考虑到他的收入水平,要攒够在美国读四年书的学费,至少要花费年的时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俞敏洪后来说出了那句名言:“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刻是在北大的五年。”

为了攒学费,他开始学着别人去校外培训班代课。尽管他以为自己一定能够凑够学费,但当他看到代课老师取得了巨大成功时,麻烦却再次找上了他。一些系里的老师指责他以北大的名义在外面赚钱,最终导致他受到行政纪律处分。北大最显眼的橱窗上贴着俞敏洪的处分公告。连续三天,学校广播没有播放新闻,只播放了关于俞敏洪处分的音乐。“如果不让我在职期间开办培训班,那我不在职时开办总可以吧?”俞敏洪愤然辞去了职务。俞敏洪决定自己开设英语培训班。期间,他面临了各种困难,甚至喝醉到了失去意识。直到年,他创办的北京新东方学校正式成立。然而,创办了一家公司并不代表成功。在应酬的同时,他甚至挂上了点滴,课程时间到了,他拔掉针管换上西装走进了教室。新东方好不容易有些起色了,可是俞敏洪却遇到了绑架勒索的威胁,差点被打死。劫匪给他注射了大剂量的动物麻醉剂,幸运的是他没有死。年,那个曾经几乎夺走他生命的劫匪再次出现,差点让他丧命。这两次近乎于死亡的经历让俞敏洪深感触动:

“我终于意识到,我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大家,属于新东方。如果新东方没有取得成功,我的生命也会失去意义。”对于企业来说,他提倡集体英雄主义:“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就像五个手指,分开时是五个手指,握在一起时就成为一只拳头。”打个比方,你有5个苹果,不要全部吃掉。一个人吃5个苹果只能吃到5个苹果,但如果你把其中4个分给别人,就能得到4份不同的友谊,那么下次那4个人有水果吃的时候,也会给你一份。依靠这套理论,他的团队开始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也没有下降。年9月7日,新东方上市,市值达到3亿美元。这个在外界看来过于"憨笨"的男人,凭借16亿元的身价,被尊称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俞敏洪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这一生可以放弃任何东西,唯独不能离开讲台。”年,当双减政策开始实施时,他感到迷茫。“如果新东方不能上课,还能算是新东方吗?”当他看到同行失业时,他说:“客观的困难已经来临,你必须找到出路,抱怨无法改变客观事实。”尽管受挫于退场,他以另一种方式卷土重来。在多瓶白酒之间,他意外地想出了卖农产品的思路——东方甄选诞生了。一开始,东方甄选并不被人看好。而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冷冷清清,销售业绩也相当惨淡。别人直播一晚上能够卖出几千万的商品,但他们每天可能只赚几千块,有时甚至直播间里只有几十个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突然间,东方甄选开始走红,引发了疯狂的热潮。他们用英语来推销牛排,用历史来销售玉米,用哲学来推广大米...

还记得东方甄选的主播董宇辉,在直播间里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当你在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在跃出水面;当你在做数学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正在海岸线上飞翔;当你在晚自习的时候,地球的极圈正呈现着丰富多彩的色彩。但是年轻人,梦想需要你亲自去实现,世界需要你亲自去探索。未来充满希望,你要全力以赴。东方甄选成为了直播界中的一股清流。很多人说:董宇辉以自己的力量让新东方成功复苏。但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古代有句谚语:千里马常有,但能发现它们的人却不常见。而俞敏洪无疑就是那个难得一见的有眼光的人。对于企业,他坚持集体英雄主义的理念;对于人才选拔,他主张不拘一格,只要具备一项特长就能发挥作用。正是因为这样,只有高中学历的罗永浩才能够站在新东方的讲台上,后来创立了老罗英语和锤子手机,获得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无论是罗永浩还是董宇辉,更像是俞敏洪人格的延伸。

这一次,俞敏洪除了提及自己的遗产分配,他还提到了接班人的话题。他说:“新东方未来一定是管理人传承,我从来没有打算让我的孩子去传承新东方的事业。”值得注意的是,他曾表示可以考虑董宇辉接班。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四个字——薪火相传。我曾经写过董宇辉的故事,里面提到他曾经拒绝过上千万广告费,原因是不做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情。一个真诚良善,一个善于用人,说他们彼此成就,一点也不为过。最后,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事情。在直播间里,董宇辉经常称呼俞敏洪为“老头”。一开始,俞敏洪对这个称呼并不接受。“62岁有什么了不起?我觉得我还很年轻。”

但是董宇辉口中的“老头”并不是说他老了,而是觉得俞敏洪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样。书中的老人是这样的:“大家看着那条大鱼的骨架,满脸不可置信。他们不相信这么年迈的老人能够捕捉到如此巨大的鱼,他是如何应对一波又一波鲨鱼的袭击呢?老人身体很瘦,却从未认输,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决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鱼。”在绝境中追寻希望,始终怀有天无绝人之路的信念,这也印证了那句经典名言:“一个人可以被击倒,但不能被击败。”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我认为正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勇敢点亮“赞”按钮,不因挫折而改变原有的方向,更不要畏惧失败和艰难。只有成为自己最渴望成为的人,才能过上自己最向往的生活。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