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吴吉

“学校正处在教师队伍快速成长、教育力量迅速积蓄、实操模式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质量由深处向高处强力提升的时期。这是学校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是南外高中人齐心协力、不懈奋斗、共同托举的结果,也是南外大家庭人心所向、意愿所期!”9月,在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外高中”)的教师节庆典上,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南外高中校长梁明的一席话振奋人心。

为何会做出“学校处于强力提升期”的判断?梁明说,这是因为南外高中在刚刚经历了一个师生规模快速扩大的“大周期”之后,现在已经步入了师生规模达到峰值之后的“强周期”。同时,两年来,学校探索并秉持“基于立人而创新”的教育逻辑与办学实践,夯实了学校发展基础,找准了学校教育方向,“立人”为根本,掌稳舵;“创新”为动力,鼓满帆。南外高中这艘大船奋楫笃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线上劈波斩浪!

立人是教育根本

创新是时代“刚需”

梁明说,在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支撑、助推学生学业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最大力量是什么?至今,他的感悟是:决定一个学生能走多远的根本因素不是智商,也不是方法论,而是内心强大的力量。“这份内心力量就是‘人本力量’,就中学生读书求学、成长进步而言,‘人本力量’的核心是内驱力、意志力、信念力。教育要帮助学生‘立’起人本力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那么,如何让人‘立’起来,这就是南外高中当前‘基于立人而创新’的教育探索。”

要让学生立起来,教师必须先立起来。南外高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尊崇教师的教育地位,赋予教师的教育权,激发教师教育能量,培养教师教育情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与追求,以及“少者登堂入室、壮者如日中天、长者炉火纯青”的团队建设。梁明说,校长把教师尊崇在学校价值的至高位置上,教师才会把学生关爱在事业的中心点上,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底层逻辑。

关于“立人”教育,南外还正在构建一套德育课程体系,努力从改变评价标准,优化评价体系入手,科学兼人文地设计学校教育模式,提升学校教育实际育人效果。

如果说“立人”是回答教育的本源问题,那么“创新”则是回答教育的时代命题。

创新是信息社会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的必由之路。梁明认为,学校教育创新的主导力量是教师,教育创新首先需要厘定清楚几个基本概念,即教育创新的原点是对人与社会的认识及人才观念的改变,创新的主渠道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优化,创新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创新的目的是学生更好地发展。梁明说,时代发生了变化,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教育本身必须有重构式的创新变化,教育创新变化的最大增量是要增加学习与研究的分量,最大减量是减少经验依赖的分量,在南外,学习与研究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核心定义,“无研究、不教育”“有教育、必研究”正在成为教师的工作原则,“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工作的日常状态。

“基于立人而创新”是南外高中遵循的教育逻辑。

课程是成长抓手

课堂是育人阵地

无论是“立人”,还是“创新”,主抓手都是课程,主阵地都在课堂。

“任何教育思想,只有落地才有生命力。”梁明说,南外高中围绕规划立志、视野立格、人文立善、科学立真、创造立慧、体育立身、艺术立美、劳动立勤八大维度,构建了“学习在南外,成长在深圳湾”五育并举“成长”课程体系,即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外语特色课程体系、科学创造课程体系、人文艺体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以培育完整的人为育人理念根基,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个性成长提供切实服务,同时,当然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

课程的价值在课堂,南外高中大力推动“五维”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围绕“学生参与”“课堂生成”“逻辑品质”“有效信息”“目标闭环”5个纬度,聚焦课前深度教研、课堂高品质教学、课后高效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