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腊月二十八啦先来听听今天的 文明小萌新 带来了哪些民俗呢???来自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的刘宇曈小朋友为我们讲述腊月二十八的年俗故事。来源:文明其精神 在湖北十堰,有谚云:“腊月二十八,家家动酥炸”,实际是提前做年菜——酥炸菜。到了腊月二十八开始,每家都会把荤、素各种食材放进煮沸的油锅里炸好存放起来。酥炸菜能变花样,拼凉盘、丢汤锅、临时拼凑,缺少不得。延安 油馍馍 腊月二十八左右,陕西延安的各家各户开始准备招待客人的吃食,油馍馍是必不可少的,陕北人都叫它“油窟链”,是一种油炸食品,圆形,中间有小孔,较小。油馍馍在陕北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逢年过节的筵席中都少不了它。人们说,只有吃着油馍馍才能感受到年的味道。黄山 做年粿 安徽黄山有做“年粿”的习俗,每年的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做“粑粑粿”。将雪白的大米浸渍好后,男人们悠悠地挑着米萝,将满心的喜悦送进水碓房后,就三五成群地聚在河塝的凉棚下,打牌聊天去了。剩下的碾米筛粉的细活儿,都是由家庭主妇们去料理。甘肃 烧壳子 腊月二十八,甘肃的裕固族群众就开始烧制过年的年馍馍——烧壳子。烧壳子的特点是黄亮、酥软、耐储存,便于携带,是牧民过年必备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制作时,先将一堆干羊粪或马粪点燃完全燃烧,然后把经过发酵的面放进特制的铸铁烧锅,再将烧锅放到燃烧好的火堆里,上面再盖一层干羊粪或马粪。约40分钟,又黄又亮的烧壳子就烧制好了。日照 蒸花馍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在山东日照腊月二十八这天家家户户便要为过年以及年后的主食做准备。一般以白面为主,有些地方也会用小米面、地瓜面。蒸的饽饽一般个头儿都很大,有些地区还会在饽饽中间点一个红点,看上去更加喜庆。有时间的人会在饽饽上做上许多大红枣,样式堆叠起来,成为一个“枣山”,寓意着新的一年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贵阳 打糍粑 进入农历腊月,亲人相聚、家人团圆,打糍粑、推汤耙便成了贵州土家族群众忙年必做的一件事。糍粑圆圆的,象征团圆,又糯又粘寓意亲情、友情牢固,是土家人过年必备的食物和拜年的礼品。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是用炭火烧烤熟后包白糖,还可以用油炸了再加作料回锅炒着吃。宁波 龙凤 金团 龙凤金团是浙江宁波的传统食品,它色黄如金,形体团圆,有吉庆象征,最能表达良好的祝愿。用“糯米四斤掺和粳米六斤”,按天时冷热下缸浸水4~10小时不等,捞起用清水淋去酸汪味,然后磨成粉。馅是用豇豆或黄豆"一斤半加糖二斤",炒得透而不焦,再加适量的桔饼、瓜子肉、橙丁、红绿丝、桂花等,用精美摸具磕出形状,又圆又香甜。多彩美食,美味又有文化寓意 今年的春节 你家准备了 什么样的美食? 又有哪些美食故事呢? 留言!一起聊聊~~ 据说“文明人儿” 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