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2月23日上午,冬至已过,天气依旧温暖如春,王晓松团队的学员展示课活动如期开展。这次活动既是团队学员教学的展示,也是针对小学语文的诗歌与文言文教学的研讨。展示课分别由杨后玲老师和张越老师承担。

张越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本册书的第二篇文言文。三、四年级的文言文主要都是一些通俗浅显的小古文,因其体裁不同,所以张越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很明确:一是能够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节奏美,学会正确断句,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熟记;二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培养语感,通过学习知道文中蕴

含的道理。

张越老师的展示课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再加上精美的课件,整堂课教学效果十分好。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读”。张越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理解文意,边理解边读,以读促理解,理解后读得更加准确。师生在读中获取了每一个汉字的含义,并总结了文言文中部分汉字的“一字多义”现象。相信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会主动、轻松很多。

杨后玲老师执教的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手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热情歌颂鲁迅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号召人们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杨后玲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引领学生阅读、品味,实现了这一目标。

诗歌的学习离不开朗读。杨后玲老师通过初读感知、范读指引、再读理解、品读体验、对比读品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歌表达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

从整节课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学得很投入,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杨老师深情的表述,让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学生触摸到语文朴实而丰厚的情感味道。

上午课程结束后,团队成员又利用午休时间对两节课进行了评议。两位老师先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然后团队成员纷纷表述自己的听课感受与想法。比如,张越老师在课上对部分学生的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