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蓝色工作服,年轻的面孔,站在学生们中间详细讲解电工电子的操作要领;团坐在会议桌旁,与老师一起研究教学;坐在书桌旁、电脑前,认真阅读职教书籍、查阅资料、研究项目课题,这是王磊老师的日常工作。年出生于霍邱县的王磊,现为皖西经济技术学校电子专业高级讲师,电工技师。年大学毕业进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任教。从大学校园走进中职校园,从懵懂青年到为人师表。如今,十三年教龄的他获得了安徽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王磊名师工作坊首席名师、六安市王磊电子专业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六安市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六安市“名师带高徒”称号、六安市模范教师、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六安市骨干教师、六安市岗位技术能手、六安市课题评审专家等一系列荣誉,成为一名优秀的具备学术和技术的“双师型”教师。一、“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历程一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历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专研、潜心研究、培训学习、名师指导、专业实践。沉浸在教学岗位上多年,用心专研教学、苦练本领,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省级名师,王磊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让青春在平凡岗位上“秀”出了无限精彩。(一)刻苦专研,教学成骨干大学毕业后,进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担任电子专业教师,对于专业理论和专业教学能力都比较缺乏。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他研读了三十余本教育专著,如《职业教育研究新论》、《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方法》等等,撰写读书笔记。观看了近百场职教专家讲座,研究了几百篇优秀教学设计,观摩了一百多节教师授课,网上学习了几十位教学名师的精品课。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参加教育部精品课比赛,获得奖项;参加安徽省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参加安徽省“三优”评选,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其本人先后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二)拜师学技,提高科研能力与专业能力为了有效提高科研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王磊经常赴大别山职教集团高校与校企合作单位交流学习,拜师学技。近几年,王磊通过专业培训、观摩学习、企业实践、座谈交流、网上咨询等多种学习形式,得到了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项莉萍教授、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殷振明有效地培训与指导,他的科研能力与专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王磊老师先后主持多项省市级项目与科研课题。主持科研项目:安徽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名师工作坊项目(ms);六安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Jpkcxm3)、《电子整机装配工艺与调试》(Jpkcxm1);六安市科研项目《电子专业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jkyxm7)。主持科研课题:教育部课题《基于信息技术下电子专业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立项号:XB;安徽省规划课题《基于信息环境下电子专业“中高职衔接”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立项号:AH;六安市规划课题《中职学校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立项号:LA31。同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申报省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个,分别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互动,培养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六安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三)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指导学生获省技能大赛奖项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凭借扎实过硬的教学本领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在授课之余,王磊老师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钻研教学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及教学水平。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实训室出现了他苦练技能的身影。经过较长时间艰苦的训练,他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先后取得了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为了把所学技艺传承给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他放弃了所有的课余时间和假期生活,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技能训练中。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不断研究训练方法、训练技巧和训练效果,定期到合肥赛点学校交流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几年,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技能大赛,在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组装与调试两个项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二、名师为引领,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和团队建设作为安徽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王磊名师工作坊领衔人,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身先士卒,团结带领电子专业教学团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创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过程监控”的专业教学模式,大力整合课程内容,构建项目式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一)团队成员外出培训、学习、交流与调研通过名师工作坊、电子专业实训基地两个省级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鼓励、带动团队成员外出参加教学培训与学习,培训的方式有国培、省培、大别山职教集团培训、职教学会培训等,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操能力与科研项目建设能力。同时,电子专业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结对帮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对团队成员教学进行跟踪指导。开展对学生、部分专任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调研,调研电子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探讨培养电子专业教师能力的实施方案与计划。(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推动科研项目与专业建设从年开始,皖西经济技术学校便开始推行“科研新校、科研强校”的教学理念,团队成员参与省、市、县、校四级科研项目与教学课题的申报与建设,王磊老师每年都申报两项以上,带领团队全程参与项目与课题的申报、建设、结项等工作,让成员基本掌握项目与课题的申报方式、建设方法与内容、成果的推行与应用。近年来,团队成员广泛主持或参与项目建设与课题研究。主持建设安徽省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个,分别为安徽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名师工作坊(ms),安徽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d82)。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建有校内电工电子实训室10个和校外实习基地4个,建设电子专业教学资源库与教学资源平台。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所带领的教学团队承担课题13项,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6项,发表专业论文32篇、开发校本教材7门。年电子专业被评为六安市品牌专业。(三)实施“青兰工程”,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积极开展“青蓝工程”。制定团队成员青蓝工程文件,开展导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积极开展校外示范课、校内公开课及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指导青年教师参与项目建设、课题研究和教学比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结对老师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严格执行青蓝工程文件与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互听课、公开课、项目研究、课题研究、教学比赛、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每学期结束,工作坊组织人员对结对教师一学期的教学教研成果进行验收与评分。近年来,团队成员在王磊老师的引领下,教学成果、教学业绩显著增强。每学年开展公开课60多节、互听课达节、教学研讨会20次;8名成员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5名成员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获得硕士学位;主持与参加省市级教科研项目17项、课题13项;参加省市级教学比赛,获奖46人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得奖项33个。三、以项目式教学为载体,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新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王磊老师多方搜集资料,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现状,结合电子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整合课程内容,努力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行业对接;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项目为载体,以‘教、学、做’一体为训练模式,以项目达成度考核技能”的教学新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企业调研,分析企业对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带领团队成员到学校合作企业进行调研。调研方式采取现场交流、调研问卷及座谈等。调研的内容为:了解企业技术发展、电子专业岗位分布与技能需求情况、人才培养目标、核心专业技能等;企业对在岗的职校毕业生的爱岗敬业、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的总体要求;企业对学校教学与实训的建议等。调研的对象是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实习毕业生等。(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的校本教材结合电子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整合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行业对接,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项目为载体”的职教课程特色。王磊老师针对电子专业电子整机装配、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维修电工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开发,开发了合符我校电子专业的学生特点、实训设备条件的基于项目式的校本教材,并在电子专业14级—18级等班级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奖45人次,双证书率达到82%,企业满意度达98%,95%学生录取高等院校。教学成果《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获得六安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课堂教学采用以项目式为载体,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考核形式多元化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王磊潜心钻研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次到行业企业调研,分析相关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在全校率先实施了基于‘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主持了《维修电工》、《电子整机装配工艺与调试》、《电子技术基础》三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成为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范例。在教学中采用多功能板、网孔板等开放型的器件实施实践教学,摒弃传统实验箱、实验台的验证性实训项目,开发设计性、创新性的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教、学、做’合一,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王磊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改为多元化的过程式考核,制定电子专业实训过程性考核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有效地监控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成长,教育学生成人成才,从学习上给予指导,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与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与学。一路走来,留下的是坚实而执着的脚印,挥洒的是无悔的青春汗水,写下的是爱岗敬业的赤城与敢为人先的韧性。这些年来,王磊老师一边加强技能训练,一边不断进行学术研究,他称自己“很享受边学习边工作的状态”。相信这个怀揣“匠人之心”的青年教师定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信息来源作者投稿,投稿单位: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