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 中央电视台播出 “闪亮的名字” 最美教师发布仪式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 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 获评“最美教师” “你一次又一次 将创新的无人区 变成我们熟悉的天地 科研与教学相长 你同国家一起向未来”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右一),中宣部副部长孙业礼(左一)为获奖人颁奖 带领学生一起发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传授知识,把教书育人融入科学研究之中,是高等教育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点。不发现知识,没有科技创新,传授知识就是无源之水。 所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知识,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是我们的职责。以科技创新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我的力量! 除了全国“最美教师” 在熊有伦院士的身上 还有着很多标签—— 机器人是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引领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我国想要成为机器人智造大国,离不开代代科研人才的创造奉献,熊有伦就是其中之一。56年来,他不离三尺讲台,更长期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机器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从0到1勇闯“无人区”—— 比起奠基人,他更像是研究机器人的“机器人” 年,刚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的熊有伦,迈出了他科研生涯的第一步,从此就再也没有停止科研的脚步。 熊有伦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从零开始了机器人领域的探索。 熊有伦与科研团队交流 那时的他提出了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概念:建立了精密测量的评定判别理论;换刀机械手实现了零的突破;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填补国内机器人研发空白;发动机类零件的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及面向制造的设计实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类零件制造技术质的飞跃。 对于这些成就,熊有伦却鲜少提及,从成为一名教师开始,他跟自己的学生讨论得最多的就是科研,他的生活除了吃饭、上课、就是科研。 熊有伦与青年教师交流科研项目 熊有伦的爱好不多,基本上就是听听古典音乐——贝多芬的交响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他,也是听着这些音乐继续着自己的科研工作。 极简生活到繁杂科研—— 没有这独一份的淡泊宁静,哪来学术上的博大精深 熊有伦一直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学者,他的物质需求极低,衣着简单朴素,面容和蔼可亲,“两点一线”的科研生活是他的常态。 熊有伦对科研创新与教书育人有着最单纯的热爱,一个课题就是他的一切,一组数据可以耗尽他无数个日日夜夜,一个科学问题就能打破他难得的宁静。他的学生陶波说,有次看到熊老师正在洗衣服,竟然用手蘸着水就开始推演公式。 熊有伦为毕业生书写毕业赠言 如今的熊有伦,年过八旬仍笔耕不辍。他历经3年敲出72.9万字的著作《机器人学:建模、控制与视觉》,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一等奖,被誉为“当前机器人学科领域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之作”;他编写的《机器人操作》,更是被各大高校作为基础教材沿用至今。熊有伦的著作无不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