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天津体育学院教师走进中学课后服务课堂。刘东岳摄/光明图片天津师范大学学生走进小学进行课后服务。刘东岳摄/光明图片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文化馆义务书写春联。兰自涛摄/光明图片访谈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朱晓宏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何阅雄“双减”的实质是教育回归本义,回归教育内涵——“普遍的个人(个性、人格)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提质增效的核心在教师。“双减”强力推进,基础教育从环境到质量都在发生变化,对高等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高师教育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说应该怎么去改革?记者就此访谈师范院校的专家进行探讨。1、“双减”要求教师将教学思维“变轨”记者:您认为“双减”后,与之前一段时间相比,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朱晓宏:我们到一些中小学校做过调研,看到学校层面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业设计、严控书面作业量等方面开展深度教研;对于音体美学科教师来说,一些学校也探索针对学生兴趣与特长的校本课程和丰富课外体艺类活动。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习惯于课堂上讲透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来巩固知识,以提高学生考试答题的准确率;对于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校外补课也是教师和家长的惯性思维所致。所以,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些新要求如何有效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落实到每位中小学生的切身体验上,绝非易事。“双减”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定式,难度可想而知。宋萑:相比以前教师更多在实践中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