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看点

01

农业新区: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平整的道路,纵横交错。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的两旁,瓜蒌园、玫瑰园、树莓园以及大棚蔬菜基地等一一接受记者的检阅,目光所及,生机无限。3月1日,记者在黄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采访,一幅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精彩画面呈现眼前。

  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黄山北大门,于年启动建设,是安徽省首批六个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之一,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规划总面积10万亩,其中核心区规划3万亩,地跨黄山区耿城、三口和仙源3个乡镇9个村。

  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汪文伟介绍:“截至目前,示范区内的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已经形成了‘十园、三村、两院、一网、一站’的建设格局,汇集了黄山区农业的茶、竹、林、果、粮、油、菜、花卉、水产、种养等特色产业。包括新建了高标准农田多亩、排灌沟渠56公里、道路43公里、拦河坝28座、机耕桥32座、治理土地面积1.5万亩,基本形成了路成网、沟相连、渠相通、树成行的建设格局。已建成瓜蒌、蓝莓、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12个,面积达1万余亩,先后建成了亩茶博园、亩竹博园、70亩水产养殖园、亩茶花园、亩名木园、亩树莓园以及大棚蔬菜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格局形成。”

  汪文伟说:“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近期倾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养生和现代农业展示等功能的三个核心区域,建设综合服务、农家乐体验、特色农业观赏、山水体验、度假养生、农业生产示范和现代农业展示七个功能区。进而建设集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通过产业提升,示范区内的农民收入提高了,纯收入已由建设前的元提高到现在的近1.5万元,高于全区水平的26%。同时,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共组建稻米、茶叶、农机、蔬菜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参加合作社农户数达户;示范区核心区单个经营面积达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4个,从事水稻、茶叶、蔬菜、苗木等规模经营面积达多亩,有力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在示范区采访,不时有开车来观光园踏青的游客,也有一对对来这相会的情侣。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秀明说:“今年,示范区以成功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建设4A级景区为目标,进一步融入现代农业展示、生态农业观光、农家乐休闲体验、综合性旅游度假等多种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元素,将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完美融合。”

  李秀明说:“物联网科技也已在示范区内成熟运用,示范区内已建有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和一个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在茶博园、茶花园、粮蔬园、垂钓园4处成功试点应用,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远程化、全方位、自动化控制。示范区将这一现代农业科技同时应用到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中来。今后,游客只要轻点鼠标,就可远程遥控农场种植,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种植、管理。待果蔬成熟后,亲自来采摘,还可参加瓜果茶等美食品赏活动。”

看点

02

生态渔业:守护“一湖太平水”

  近年来,黄山区大力开展太平湖渔业转型升级工作,实施网箱退湖工程和垃圾污水上岸工程,湖面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渔业生产秩序趋于稳定,生态渔业养殖初见成效。如今,太平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Ⅰ至Ⅱ类。

  黄山太平湖生态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明告诉记者说:“黄山太平湖生态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以发展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为主,专注于鱼类的精品养殖,经过四年的经营管理,年盈利多万元,效益初显。”他说:“发展生态渔业有利于保护太平湖的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这样,可以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而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水质污染、航道堵塞、环境破坏等。”

  然而,一开始在太平湖推行生态渔业的模式时,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由于要推广生态渔业,就不得不减少对太平湖资源的开发,尤其要减少对鱼类资源的捕捞,许多渔民对此有抵触情绪。因此,公司针对渔民进行了转场养殖安置,同时,政府又给予渔民一系列的政策性扶持,有效地保护了渔民的利益。王晓明说:“经过三年时间的过渡,公司安置的原湖渔民将近名,安置率达到90%。”

  “未来我们将要建设一个太平湖渔港项目,可以使渔船有一个可以靠船、停船的泊位。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太平湖的旅游服务业,做好服务接待工作。”据了解,太平湖有48种鱼类,生态渔业公司正计划建设一个鱼产品展示中心,并发展垂钓业、农家乐、鱼家乐等项目,充分开发太平湖的鱼类旅游资源。我们还将建设观光渔场,以突出太平的鱼文化,并且增加鱼跟人之间的互动,以此来做深鱼产业,挖深鱼文化。”谈及公司以后的发展规划,王晓明经理说。

  目前,太平湖生态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太平湖有10.8万亩的水域以及20年的养殖权,每年产鱼万斤,是全省十大示范农业基地之一,并于去年被审核批准为第九批国家健康示范养殖场。

看点

03

智力兴农: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年4月,农业专家,安徽省林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肖正东在查看了黄山覆盆子有限公司的旅游观光采摘园后,建议该公司尽快拔掉刚刚栽上的冬枣、冬桃等果苗,在场的人大吃一惊。原来该公司所栽的果树种苗来自山东,由于两地的降雨量相差近一倍,湿度、温度等都相差甚远,山东的果树苗不适宜在黄山区种植,省林科院经过多年引种试验已经证明了这种引种方式行不通。如果现在不拔掉果苗,明年长成果树后,损失更大,覆盆子公司负责人听后立即进行了整改,避免了无谓的损失。

  年1月,农科院专家董玲,指导永丰乡科学选择瓜蒌种植地、对农户开展栽培技术培训,使农户避免了因错选地和错误生产技术而遭受损失,如今瓜蒌已经获利。

  年,省人社厅专家指导三口镇三口水库养鱼户解决鱼苗缓慢问题,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十万元。

  ……

  据了解,除了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还于年被人社部认定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这是我省继亳州市获得中药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基地后,第1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黄山区人社局副局长陈法治告诉记者:“国家级专家基地的设立后,人社部和省人社厅将集聚高层次智力资源,动员组织高层次专家,到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积极主动帮助为基层破解难题、提供咨询、开展技术指导、培养培训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或实验基地等。本区基层单位将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全国范围高层次专家服务和指导。”

  种粮大户杨意平清楚地记得,年所种的多亩水稻大面积出现稻瘟病,正当他一愁莫展时,黄山区人社局高级农艺师何平安和专家一起,对水稻病情进行会诊,最终确定病情,合理用药,水稻获得丰收,避免了损失。

  黄山区人社局事业科科长杜震球说:“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实施引进行外智项目32个,引智项目含农林类19个,主要为造林、果树、水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来自德、英、法、日、瑞典、荷兰等国的30多位专家,先后来黄山区提供先进技术服务,以‘点餐’和‘点厨’相结合,解决了基层实际问题,提高了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3月1日,华绿园公司,揭国良正在为客户介绍企业发展情况。揭国良是该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第一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引智工程,黄山区成为全市率先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区县,建立了与全国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联系,拓宽了博士后引进渠道。

  杜震球说:“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皖南综合实验站和人社部专家服务基地两大平台,深入开展了产学研的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示范推广了再生稻推广示范、泉水鱼养殖示范、稻鸭共充等一大批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初步建立起以高校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推多位一体的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年,仅省人社厅专家服务团连续15年开展基层服务活动,集中开展17次活动,培训对象0人次,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余项。”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予赞在黄山区看望专家时,对黄山区人才引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助推黄山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采访时,听到一个可喜的消息,正在建设中的皖南综合试验站将于今年7月份竣工,年底前可投入使用。李秀明告诉记者:“正在修建中的皖南综合试验站全省只有8个,黄山是首个,由安徽农业大学和黄山区共同投资建设,建设工程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功能实验室、连栋温室大棚以及亩试验田等。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教学教研办公、农产品检测和学员培训等功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皖南综合试验站的建成可以说对黄山区的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构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