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遗民泪已尽,遥望徽州是何年! 这片土地以前叫徽州,安徽省的“徽”指的就是这里,古代的“江南”也包括这里。徽商、徽菜、徽墨、徽派建筑、徽雕、徽剧、徽州朴学、版画、篆刻、刻书、新安画派、理学、医学、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派盆景、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漆器、徽州竹编等……,这些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无一不在讲述着徽州的辉煌。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不同于现在大家现在所知的安徽文化,徽州文化的地域只包括现在的黄山市和现在宣城的绩溪,江西的婺源等地。一提到徽州,大家能想起太多东西了,能给人无尽的想象,当然了,那里还有一座名山,黄山!徽州不仅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大量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更是灿烂徽文化的发源地。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徽州的辉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端端的有近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徽州,却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不仅婺源未能“回归”,徽州文化腹地的绩溪又被划出“徽州”。在民国年间,婺源被强归江西,全徽州人发起婺源归皖运动,婺源人打出“宁作徽州鬼,不作江西人”的口号,最终婺源得以返徽,由此可见徽州人对于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年“徽州改名事件”震惊整个安徽及华东,引起一片哗然。“徽州”被一夜之间改成了“黄山”。黄山和徽州地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决策者无知的“改造”也注定了古徽州遗产的悲哀命运!婺源划给了江西,绩溪给了宣城。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而导致了徽学文化的混乱,致使各地纷纷乱扯徽州旗:宣城自称徽州发源地,江西也自称徽派祖地,连合肥都在偷换概念的说徽商就是安徽的商人,徽菜就是安徽菜。改名还导致黄山出现处处皆黄山的乱象,想必每位去过黄山的朋友都有过被黄山市、黄山区、黄山(俗称3个黄山: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汤口),这三个地名搞得晕头转向的经历。而在这些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伟大的、蘸满历史沧桑的名字--徽州。可是现在大家一听到徽州,觉得是很有名的地方,就是不知道在哪?地图上也没有!让人摸不着头脑!徽州去哪了? 曾经辉煌的徽文化再难觅其踪,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徽州的历史被人为地割断了,从此徽州不再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可是,改个名字叫黄山市,大家除了知道这个地方有个黄山旅游景区外,还能看到什么呢?虽然经济很重要,但是,既然是要发展旅游,没有一点文化底蕴,旅游又有多大意思?黄山,毕竟只是一座山的名字,代表不了徽州这个集文化,经济,风景,资源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名。简而言之,徽州能够涵盖黄山,黄山却不能涵盖徽州。徽州这个名称内涵极为丰富,徽商、徽菜徽州民居、徽墨、徽雕、徽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等等,早就成为响当当的地域名牌,完全可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打到世界上去,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什么要舍弃自己祖宗创下的巨大无形资产去戴上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山岳名胜黄山的帽子,而让世人啼笑皆非和唾弃呢?江苏有苏州,湖北有鄂州,江西有赣州,河北有冀州……这些都记载着历史,而安徽,本来是有个徽州的,现在却没有了!纵观全国,又有哪个城市像黄山市(徽州)这样纠结,举世无双的黄山景区在徽州,文化底蕴深厚的徽文化也在徽州。取个市名,到底舍谁又取谁?现如今黄山市”已完全取代了“徽州”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域名。作为徽州儿女的我们,非常想了解我祖先生长的故园,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状态,未来又将往何处去。或许只有在这里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能探求到我们基因里的很多“为什么”的答案。可是现如今随着徽州的易名,让越来越多生在徽州的年轻人不知道所谓的徽州,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忘了浸润养育了我们上千多年的文化土壤,这实在是一件恨事。中国名山大川很多,可像徽州这样有着深固难徙的独特文化的区域又有几个呢? 现如今的徽州却被黄山市取代,中国三大文化之一发源地的堂堂徽州,竟然成了黄山市的一个区:“徽州区”。有点感叹,如果是徽州市黄山区,不是更加能够宣传徽州文化。但这已经成了事实,经济的力量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徽州穷,所以徽州只能让“市”拱手于人。徽州失去了当年的英姿雄风,失去了当年在中国地位与声望!剩下的就只有自然景观,人文的财富已被一扫而尽!改名后的20多年来为徽州“正名”的呼声一直这么强烈,差不多每年都有有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百姓们呼喊!要求恢复徽州建制!这是民意!这是民心!这是民声!至今已有1千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为恢复一个地名而提交的提案、议案之多,参与人员之多,届别之多,除徽州以外绝无第二。多年来全国已有上百家媒体(不包括网站)发表的多篇批评文章,以及各界人士,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利用各种方式,坚持不懈地为恢复“徽州”而奔走呼号,作文痛斥这种改名和区划变更的无文化、不科学、不合理。一致要求恢复徽州,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我不禁再次呼吁:黄山诚可贵,徽州价更高。何时能恢复徽州这个大地名?难道还要继续让这个名字只存在与学术和旅游的范畴里吗?“我是徽州人”,恐怕这不止是胡适,更是所有祖籍在徽州的人都不耻说的一句话。在徽州这样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也必定会产生出本土的一批文化人,他们为家乡奔走、卖力,所想获取的仅仅是外人对家乡的兴趣、好感或者吸引力。虽然徽州没有强大的GDP,虽然徽州的交通实在崎岖闭塞,但是天下所有徽州儿女都以徽州人自豪,都想亲吻这块山与水调和得如此完美的土地!在《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一书中收录了作者近30年来在徽州创作的余幅人文影像,并展示了部分收集到的、明清时期古徽州的珍贵图片资料,其中不少是首次面世。作者以宋元明清时期的家族和人物为线索,以村落为单位,解读了古徽州的兴衰和现状。作为徽州人读这部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经典的派头,无论是地方宣传还是旅游功课,去徽州前想了解下徽州,这本书无疑是时代的一个利器。按照村名,你可以轻易了解到每一个村落的精华和特色,特别是书中作者花大力气采访得来的各种史料,进一步增加了本书的权威性。《徽州》一书虽然没有书写历史,却沉甸甸得比史书更厚重;虽没有书写文学,却清澈得比文学更隽永;虽没有书写理论,却深邃得比学术理论更富有思辨性。它是作者用良知和浓情从中华传统文明即将沦为废墟的“徽州民居”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碎片”。他通过影像的形式,把个人的记忆变成社会的记忆,把徽州的乡土文化变成永恒的人类“遗产。对于徽州,似乎越是熟悉,越不知说什么好。去年,有两件与徽州有关的事情弄得沸沸扬扬:一是成龙捐给了新加坡科技大学四幢古徽州风格的老宅;二是西递等古村落在改造中更换了部分已损坏的古旧板。前者的行为暴露了徽州处境的尴尬;后者,又让当事者意识到古村落改造中的复杂和委屈。一厢意愿的改造,如果不顾忌历史和文化,很容易成为好心办坏事的典范。徽州向何处去?徽州无数坍塌破旧的古宅向何处去?在政府缺失资金,能力不及的情况下,怎样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徽州,让更多的人 徽州是所有徽州人的故园,要让徽州这个域名走出与学术和旅游的范畴,靠一个人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需要着我们每个徽州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献,才能再现徽州曾经的辉煌! 为了美丽徽州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恢复“徽州”!——天都居士 (图文均来自网络) 如何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