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竞翠出奇秀,虚实云烟皴山水。 一叶一木层林染,天成冬韵胜北国。 自古就因自然风光颇负盛名的黄山,经过中华历史文化熏陶,饱含底蕴的黄山,更是让游客痴迷不绝。 步入黄山胜地,随处可见摩崖石刻和名人碑刻。或刻于风景奇特的峭壁之上,亦或于登山小道两侧,精湛艺术与景区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康熙御题的“黄海仙都”;迎客松旁,毛泽东墨迹“江山如此多娇”和朱德墨迹“风景如画”;天都绝顶处,“登峰造极”字;莲花峰顶,“一览群山低”;鳌鱼峰上,“大块文章”;白云新道,“卧石披云”······所到之处,无一不见石刻、碑刻林立,留有无限的遐想。 黄山的自然之美,激发无数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尽展创作激情,使他们为之赞叹、陶醉、讴歌。 古有李白作“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明代散文家、旅行家徐霞客呼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今有丰子恺一篇《上天都》赞誉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