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此订阅我们

美食求职招聘推广交友新闻娱乐

点击阅读原文穿越到太平论坛

黄山区.12.04农历十月十七多云0-12°C

12月6日,安徽省政府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的通知》。我省将进一步放开城市落户门槛,全面放开除合肥以外其他所有城市落户限制。

鼓励合肥市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支持合肥市推进住房租赁试点城市建设,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可就近入学。另一个好消息是,支持将稳定就业的进城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

落户合肥门槛放宽

根据《通知》要求,我省将进一步放开城市落户门槛,全面放开除合肥以外其他所有城市落户限制。   

家在外地但在合肥工作想落户,怎么办?我省也鼓励合肥市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其中,对已在合肥城区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均可以申请落户;对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合肥市城区的人口、在城区就业居住3年以上或缴纳社保1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合理放宽落户条件。

  

根据计划,到年,确保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省政府要求,各市政府要担负起主体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年,全省农业转移人口累计落户.6万人。

  

承租人子可就近入学

在教育方面,我省将加大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力度。   

同时,支持合肥市推进住房租赁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力度,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凡是具有合肥市城镇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监护人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以监护人租赁房屋所在地作为唯一居住地且房屋租赁合同经登记备案的,由居住地所在县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

  

鼓励有条件的市探索租售同权工作。计划到年,全省农民工随迁子女城镇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99%以上。   

进城农民纳入公积金缴存范围

《通知》中带来的一大利好消息就是,我省支持将稳定就业的进城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   

根据要求,各地须根据商品房库存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便利措施,支持房屋拆迁农民在城购房。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进城农民购房的信贷支持,最低首付款比例不高于城镇居民。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由购房所在地政府为进城农民购房贷款向担保机构购买担保服务。

  

进城农民购房贷款出现不良,处置抵押物变现所得价款不足以清偿的部分,贷款银行承担70%、购房所在地政府担保机构承担20%、省再担保机构承担10%。担保额在20万元及以下的,担保费率0.4%;超过20万元的部分,担保费率0.5%。

  

加大农业转业人口技能培训

在保障了进城农民的购房以及子女的教育之外,我省还将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   

按照要求,全省将加快建设5个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个共享型省级示范实训基地、7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训基地、个省级“名师工作坊”、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培训农业转移人口不低于万人次。

  

根据计划,到年,全省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接受免费或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今后,我省还将进一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要求,依法将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困难的农民工可按照当地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到年,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6%以上。   

培育建设省级特色小镇

我省还将培育发展一批新生中小城镇。   

根据要求,我省将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有序启动县改市、县改区工作,增强中心集镇的人口集聚功能,积极培育镇区人口达10万以上的特大镇。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积淀深厚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形成80个左右具有徽风皖韵、凸显专精美活的生态宜居型特色小城镇。

  

坚持把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培育建设8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安排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采取“借转补”和“以奖代补”相结合的方式对特色小镇予以扶持。 

来源:江淮晨报、安徽交通广播

商业合作:







































甲氧补骨脂素洗剂
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