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通讯员 张廷强 田雪)近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山东赛区决赛在坊子区举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简称“NOC”)是教育部公布的 《- 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的重要赛事之一,这是一项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普及、引领科技创新的素质教育实践平台。山东赛区决赛是为“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决赛选拔优秀选手。此次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学会主办,共计有人左右参加出席比赛。
为充分发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核心区的作用,近年来,坊子区积极主动推动教师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创新性开展教育教学,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万元,为全区学校配齐教学用触控一体机台,更新电脑台,新建高标准的语音室和计算机教室68个。投入70万元,完成教育城域网万兆升级、教体局中心机房设备更新改造以及等保认证。
组建信息化教育智库。本着“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原则,聘请教育信息化专家、评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骨干教师、编程教育骨干教师、科技创新骨干教师等组成信息化教育智库团队,参与全区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与指导,承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设计、过程管理、研修指导、考核评价等任务。同时,发挥各自领域特长,带头开展网络空间应用、新型教与学模式、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等研究。
做好信息化政策导向。邀请市区级信息化专家对整体推进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实验核心区方案进行论证,制定下发《坊子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核心区实施方案》(坊教字〔〕20号)及配档表,力争三年时间内,提供区域特色的新型教与学模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同时,在坊子区印发《坊子区年教育信息化十大工程》(坊教体便字〔〕11号),通过实施硬件建设提升、“两院一中心”改造升级、网络安全保障、高校结对提质、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家团队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型教与学模式融合、深化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等十大工程,采取促建设、强应用、重推广的工作策略,全面打造坊子区教育信息化品牌。
抓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加强教师对新配备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激发教师主动应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兴趣,坊子区邀请专业讲师采用实操演示、交流互动等方式,分层分级开展信息化教学设备应用专业培训、线上信息化教学训练营,进阶应用集中培训和骨干教师线下研修班等四个阶段的培训,为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赋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水平。同时,为保证学习效果,还组建了“坊子区信息化技能培训管理员群”,由各校管理员全程参与督促本校教师完成各阶段培训,实现信息化设备人人能用、会用、善用。
通过评选活动促应用。通过组织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课例评选、编程教育案例评选、教育信息化交流大赛、信息化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认识,促进和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坊子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在坊子区所有学科教师都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测试,测试将采用线上答题的方式进行,将个人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提供一次补考机会,力争合格率达到%。并将测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必要条件之一,督促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常态化,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下一步,坊子区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应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于教学过程的路径、方式和方法,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潍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