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既是物质改善的40年,也是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巨大提升的40年。近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委表示:这些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徽文化这条主线,依托一系列国家级战略平台,积极地推动着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十年间,我市文艺精品竞相涌现,推出了梦徽州、徽州风雅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化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近些年来,围绕“非遗”,我市打造了高规格的平台、培养了高素质人才。目前,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14大类,共个项目,种类和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并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3人,省级人,市级人。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成功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并成功举行了三届非遗大展、徽班进京故宫展演等一系列活动。 同时,一系列围绕古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创新举措,也让徽州的建筑艺术做到了活起来、留下来、传下去。 市文化委员会主任胡建斌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年开始实施徽州“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对个古村落,幢古民居进行了保护利用。年,市委市政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要打造‘百村千幢’的升级版,大力实施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程。尤其是利用产权流转,依托江南林交所这个平台,在全国,在全省都属于比较创新的,我们还进行了古民居的产权流转。创新地来做了这项工作。” 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是这四十周年来,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提质增效,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 目前,我市拥有11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53家博物馆以及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一系列场馆,并全部对外免费开放。为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有一系列文艺活动为市民们搭建展示平台。 通过不断努力,我市将“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让徽州文化得到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为把黄山建设得更美丽提供了精神文化上的支持。 撰稿黄山交广全媒体记者王俊逸 王俊逸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