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天气慢慢暖和起来了,专业分流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啦,相信大家经过一年的接触与学习,已经对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了不少了解,但是不是也有同学面临抉择仍在犹豫呢~

那么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建筑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吧,一起从学长学姐的切身体验出发,带大家了解建筑与城规的各种模样~

学习体会

17级城乡规划专业苏嘉威

大一专业认知的懵懂迷茫、大二广泛涉猎的如饥似渴、大三挑灯夜战的殚精竭虑……南大规划悠久的学术传统和文理底蕴给我留下的深深的烙印。在南大城规丰富的课程内容里,城市新区、边远乡村的规划设计,让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更缜密的逻辑为城乡谋发展;进企业、跑社区、发问卷的社会调研,让我们深层次的感受市民生活、理解城市治理;大数据、GIS等技术手段,更能辅助我们科学的感应与决策管理城市。

城市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系统的学习地理科学、城市科学、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空间分析与设计等知识后,我愈发感受到:城市,需要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的规划师和决策者。城市规划正是这样一门知识面广、综合性高,而又深入群众的,“顶天立地”的应用型学科。

紧张刺激的学期作业答辩

期末作业答辩现场

实习实践体验

17级城乡规划专业陈子璇

犹记得大二的时候有位老师说过一句很精辟的总结:“城市是我们的实验室”,确实,城乡规划与其他专业显著的不同在于,外出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很多。

大二结束的暑期会有认知实习,我们在一个多星期之内前往了杭州、苏州、上海、南京、黄山等地,领略了城市和乡村的美丽风光、最经典的城市设计理念和规划。除此之外,每学期都会有一两门课,老师会带着大家前往南京周边城市进行调研。

另外,学院和城规专业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生产实习和规划师业务实践会让大家跟着导师做真实项目/参加竞赛/在规划院实习——总之,在城乡规划专业,你能更早地接触生活、接触世界,对社会产生些许实质性的影响。

中外城建史课程实习

暑期在杭州城市认知实习

暑期在黄山认知实习

学习体会

18级建筑学专业李逸凡

文怀恩旧居,一所位于南大鼓楼校区校园内、曾被人忘却的二层小楼,如今重新被我们追溯与纪念……

冷天老师在《建筑导论》课上讲述了他在面对这座住宅身份的缺失、原貌的缺失、名字的缺失时,如何一步步拨开历史的疑团,从历史资料与图像中找到蛛丝马迹,最终寻得了真相,让更多的人知道“文宅”的故事,同时也完成了对其内部空间的梳理与外观原貌的修复。

而大二上学期的《建筑设计基础》的课程,开始就是围绕“文宅”展开的。我们在这所有历史、有故事的屋子里测绘与感受,了解了它的前世,探讨着它的今生。

下学期的《建筑设计(二)》的题目则是“文怀恩旧居加建设计”,我们都在最为熟悉的环境与场地中进行设计,有着别样的设计体验与趣味。

以“文宅”为主线,我们从了解、认知,到设计、回望,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在见证它的未来……

图片均来自于冷天老师的ppt——《重拾忘却的纪念》

实习实践体验

17级建筑学专业卞直瑞

关于实习和实践,学院会在大二暑假统一安排测绘,在大三暑假安排工地实习。

测绘主要是由赵辰老师和冷天老师带领,对一些老旧建筑进行勘测,核对既有数据或者是测量未知的数据,为之后可能的修缮和改造工作准备。整个过程历时近三周,实地调研测绘一周左右,然后校准与绘图,最后排版、答辩。当时我们组测绘的是高淳杨家龙王庙,每天打的去场地都得40分钟(捂脸),虽然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对于中国古建筑构件、构造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尤其是构件——当时我们组对于龙王庙的柱墩形式还做了些许研究,这次实践与南大建筑索秉持的“建构”不谋而合。

中外城建史课程实习

工地实习本来是安排在大三暑假,为期一周,由傅筱和谢明瑞老师带领。但是去年因为疫情,在十一月才统一安排。我觉得,工地实习真的是直击建筑学的要害,“构造这个学科,或者把构造当成一个方法的话,它本身其实还是挺古老的一个方式。它强求材料的组成过程和连接,包括技术连接。但是构造它是一个基础,它可以跟最先进的技术去进行对接。”傅筱老师如是说。工地实习过程中,对于实地施工建造,构件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建筑师应该尽早接触实践”,傅老师不仅实践能力过硬,更是大家的人生导师,工地实习应该也是大学以来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一般五年制建筑在大五上会去自己找实习,而对于四年制建筑来说,是没有时间留给大家实习的。现在临近毕业,身边也有很多人在老师的工作室里找到实习,让自己忙起来总是没有错的,希望大家能做自己不后悔的事。

除了学习实践,建城学院作为本科最早搬迁至鼓楼的学院,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拥有着与仙林不一样的体验,来看看各位朋辈导师的体验如何吧!

校园环境

17级城乡规划专业杨嘉雯

如果选择了城乡规划专业,那么在生活上最大的改变就是同学们会在大二结束之际搬家到鼓楼校区,意味着进入了南京市的老城区。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老校区文物保护建筑百年沉淀的韵味,你身处新街口CBD的10分钟通勤圈内,你更可以随意地在四周走走,探索南京老城区的街头巷尾和大隐隐于市的小店美食。

你可以感受一年四季之美不同的校园,标志性的北大楼,原金陵大学钟楼,是金陵大学的主楼,现在是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行政楼。建于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设计,建筑风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柔和了西式建筑的布局——

你可以感受上有新街口网红美食,下有老城区百年小店的“食堂扩张”——

除此之外,鼓楼校区的操场、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等设施也是一应俱全,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给同学们以最强的后勤保障。

选择规划、来到鼓楼,开启一段新的大学旅程。

校园生活

18级城乡规划专业李昕恬

从大三开始搬进鼓楼住到现在已经快要两个学期了,刚开始来的时候有一点点不适应,因为我们住的宿舍楼是没有独立卫浴的(每个宿舍楼都不一样),最开始要出宿舍楼去集体的浴室洗澡,不过现在寝室的每个楼层安装了浴房,洗澡的问题就解决了。解决了洗澡的问题,鼓楼校区的生活就没有什么不便了。对于我来说,在鼓楼住习惯了,如果让我回仙林我反而会更不适应。首先,鼓楼的生态环境要更好,树大且茂密,虽然做不到完全的“晴天不怕晒,雨天不怕淋”但是夏天的树荫真的比仙林舒服很多。其次,汉口路、广州路的美食还是很多的,而且出门就有金鹰,虽然校园里的社团生活少了些,但是校外的生活就丰富多了。

放一张寝室门前刚出生不久的小奶猫。

再来一张去年冬天随手拍的雪景吧

答疑

听完了朋辈的真心分享,大家对两个专业是不是多了一份真实的想像呢,不少经常翻看学长学姐朋友圈的同学们有时会天真地问:学建筑要熬夜掉发头冷?学城规要卑微改图公开处刑?号称南大最苦的专业?所以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同学的担忧和问题,在这为大家解答关于两个专业学习的疑惑。

两个专业有什么课程?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

专业课中,占比最大的是设计课,其他还有理论力学,CAAD,建筑史,建筑技术,城规原理,社会学概论等等……总之涉及理、工、文、艺诸多领域。因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以科学素养、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要求比较高吧...然后经常面临着不断改图的情况所以某种程度上也锻炼了抗打击能力...(不是)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你有兴趣就可以来我们建筑!

小建

城规的课程安排中,“文科类”的课占比相对多,有许多需要缜密策划和研究的部分,同时我们要有基础的绘图能力呀。但是我们仍然要掌握Python、R语言、PS、SU、CAD、GIS等一众编程语言和软件;也要具备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城市规划著名的中心地理论也是数学推导出来的——总之城规是文理两开花的优秀学子的摇篮(逃)!

小城

专业彼此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在哪里?

两个学科起源同门,在低年级我们会一起接受一些美学和空间的训练,之后城规慢慢走向规划特色,除了基本的空间,还会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