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tslf/210311/8736734.html 7月22日下午,新家庭教育实验“三进”活动暨“引导·赋能·促进”名师工作室团建活动在邗上实验幼儿园成功举行,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室成员、种子教师代表参加了活动。 作为“三进”(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的第一站,工作室成员走进邗上实验幼儿园,参观了整洁优美的校园,并聆听了石学云园长作《遇见美好成就幸福》专题微讲座。她为名师工作室成员系统介绍了邗上实验幼儿园园所环境、办园理念、活动开展、课程特色及家校共育开展情况。邗上幼儿园确立“让孩子成为主角”的办园目标,致力“涵”、“美”特色课程建设,强化好父母同盟体建设,健全新家长积分评选机制,不断提升家教理念,构筑良好发展氛围,推动“双减”落地落实的经验,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工作室成员在“导师”的引导下,聚焦“双师型专业素养建设,开展“淬火”式参与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由工作室朱峰、桂明月等骨干成员“化蝶成凤”“华丽突变”,化身参与式培训的“引导师”为学员专业成长赋能。“圈子里人”、“爱心传递”、“大风吹”、“故事线”、“1+X课程设计”、“团队雕塑”……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活动,突显了“团队协作、互动参与、动静相谐、浸润卷入、深度体验”参与式培训特质。工作室成员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更加懂得了责任、沟通、协调合作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能量场。 新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区教育局家教科科长时金林对活动作总结,他指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是参与式培训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就是价值认同,应该呈现出民主、平等的意识、交往互动的过程以及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式培训,从其本质上,是引导,是促进,是赋能,调动和激发每个成员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他对1+X课程建设作了工作部署。本次活动,推动了新家庭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活动感言 冷杰: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也留下了许多思考 在三位引导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同心圆”等三个团建项目,大家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入沟通、了解,将不同教育层次的共性与特点进行交流,许多平时存在的困惑在活动中得以解决,也对不同的教育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制作“爱的传承”宣传海报这个环节,通过分组,五个小组的老师都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分离期焦虑”、“好习惯养成”、“隔代教育”及“生涯发展与规划”等课程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每个小组成员都进行了大组汇报,大家还进行了相互评析,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学习中共同成长。在这半天的团建活动中,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也留下了许多思考。大家深刻认识到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对接下来进一步深入开展新家庭教育“1+X”课程开发与设计等研究项目有了明晰的思路。 唐桂荣:构建“同心圆”形成“引力波”,实现个人成长与进步 我是第一次参加团建活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一开始还是有点觉得手足无措的。活动中,大家在几位“引导师”的“循循善诱”下,由陌生变为熟悉,由拘谨变成热情,放开了束缚,获得了身心的愉悦,从“同心圆”开始到“同心圆”结束,让我全身心体验到团队的力量与温暖。我觉得“创造未来需要创造教育,而创造教育需要创造教师”。当我们团结在一起,就形成了有力量的团队,就能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团建活动就是一个迅速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个人成长与进步,构建“同心圆”形成“引力波”的重要有效途径。它赋予我们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的期待、克服一切困难的利剑,给了我们这个团队以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其中,我觉得活动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团建活动让我们迅速进入角色,提高了和不同学段的老师们沟通与合作能力。面对共同的研究课题,我们能利用“头脑风暴”提出各自的理念、思路,反思流程、结果,最终合作完成了我们的“爱的传承”宣传海报。我们的团队是随机组合,临时产生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施展各自特长,确定主题名称、内容、绘制海报。对于个体来说,这是一件十分复杂伤神的任务,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下,仅仅用很短的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通过本次活动,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应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并且要善于和同伴学习,方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的团队和互动赋能,促进全体团队的进步。 另外,本次活动让我见到了更多在网络上“眼熟”的名字,现在变成了更加立体饱满的形象,让我们之间建立了更多“链接”,找到更多联系的纽带。这使我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更多良好的沟通环境有多么重要。 当然,我要感谢时主任,他用心组织的这次团建活动,让我知道了只有走出去,走进来,团队和个人都能走得更稳健。 纪广艳(高新区实验小学):一次非常成功的团建活动 第一次参加团建活动,虽然烈日炎炎,还有了迷路的小插曲,但是活动非常开心,收获满满。 一、团队的领袖力量。几位导师精心设计了游戏项目,让我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陌生到熟悉,我感受到了组织者在一个团队,一次活动中的核心力量。 二、团队的合作精神。在五人一组头脑风暴主题设计活动环节。要求三十分钟之内画出框架海报,准备好内容还要推荐一个成员,阐述主题设计思路。起初在我看来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随机组合的五个团队,居然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量,短短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了任务。让我看到团队的合作精神的力量。 三、团队交流的重要。通过这短短的团建的活动,我们有了思维的碰撞,在家庭教育几个领域,有了自己新的认识。让我更理清思路。原来家庭教育的内容设计,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是作为校方在组织过程中要做的事情,或是作为讲师面对家长讲课,两者的侧重点、表达方式、组织形式等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场景,换一种方式来激活团队的活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释放大家的情绪,改善沟通,只有在情感上有凝聚力,目标上达成共识,沟通上达到公平,结果上才能共赢。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团建活动。当我们一群人,为了一件事情,一条心,一起来拼,就一定会赢的! 蔡焱(邗江区实验小学):凝心聚力携手前行 团建活动在心理专家老师和热心老师的指导下,以“大风吹”等破冰游戏方式开场,教师们站成一个圈,通过指令迅速做成反应,现场气氛逐渐活跃,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积极、专注地参与其中,也让我这样一个轻微社恐的人很快放松愉悦了下来。头脑风暴式课程设计,大家分工合作,各组的创意展示赢得了满堂喝彩。我通过这样的环节,充分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以及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合作共赢。我将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最严谨的工作态度投身于教育事业,凝心聚力,心怀感恩。 张慧萍(邗上实验幼儿园):我体验到自己内心的丰盈和变化 故事线活动对于我来说是陌生而新奇的,几张心情卡片,一根绳子就能串成一个故事?随着引导教师的活动要求讲述,以及时主任的故事分享,老师们积极投入的分享、倾听、支持、陪伴和互助,我也迫不及待找来了心情卡片“羡慕焦虑无助快乐”和一根绳子,串成了我与孩子的故事,并分享给大家,同时也得到了多位大咖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慢慢放下焦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期待我和孩子的故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正如晓静老师说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你可以叫它“意外”,也可以叫它“希望”。 课程设计环节我与不同学段的几位老师随机组合,围绕“隔代教育”设计课程,面对小组共同的课题,我们能利用“头脑风暴”提出不同的理念、思路和想法,小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施展各自特长,画得画写得写,在最短的时间里合作完成“爱的传承”课程海报。不仅体现了我们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互动,同时也促进了大家共同进步。 身体雕塑游戏环节,随着引导教师活泼而生动的语言,所有的人都动了起来,以“大树”为主题,用身体塑造树上的叶子、花朵、小动物,树下的动物、植物……“咔嚓——”相机留下了大家生机勃勃的造型。 本次活动虽然时间长,内容比较多,但在精彩的活动中我没有感到疲惫和乏味,跟随一个个引导教师参与其中,于体验中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丰盈和变化。 谢贤捷(方巷幼儿园):参与就好,尽力就好,不论成败,无问东西 对于我而言,印象深刻的有生命地图和课程设计。 生命地图是两两分享形式,用绳子的形状记录重大事件节点,用绳子的高低走向表达人生的沉与浮,并用卡片或者自己的词汇表达当时的情绪状态。我的互动对象是方巷中学的唐桂荣老师,因为唐老师的主动分享,鼓励和带动了我对今年上半年的回顾和思考。地面上一幅幅不同的生命地图,让我看到每个人生命的精彩。也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到低谷、迷茫或者挫折:假如生命只是一根直线,那该多单调啊,正是有这样那样的回旋和起伏,人生才有了更多的经历和坚定。 在小组合作设计课程时,很庆幸有位能干的幼儿园老师直接负责画面设计,唐老师一下子就找准了课程主题《爱的传承》,纪老师的词汇量很多激发了大家的思考,丁老师一直在给大家做补充和支持,大家热烈探讨……规定的时间居然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很果断地一致意见,落实了整个设计画面。 其实在对于小组合作,我觉察到自己因为惯性思维会有一丝担心自己能不能发挥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会不会拖小组的后腿。经过了这次参与,我发现自己在参与中放下了评价,少了很多的担心,并且能告诉自己:参与就好,尽力就好,不论成败,无问东西。 徐丽:我是观察员兼计时员,我全神贯注 本次新家庭教育实验“引导赋能促进”名师团建活动中,我的身份是观察员兼计时员,第一次接受这样的任务,心中很是忐忑,也是因为这样的的身份让身在各个环节中的我全神贯注,很快在会场上有主人翁的意识。 我们来自不同岗位的一群教师从开始的拘谨、放不开,通过游戏,大家渐渐的放松、自在,敞开心扉,接纳身边的伙伴。这让我想到:人还是得走出来,走出自己舒适的人际圈、学习圈,走进新的人际圈、学习圈,终将会有所得。整个活动在引导师的带领和成员之间的配合下,完美的落下帷幕,此次活动意义深远,从陌生到自在的融入,中间的转换经由每个人赋予的能量转变而来。预祝新家庭教育实验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