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828/4687762.html 极目新闻记者狄鑫 视频剪辑狄鑫 通讯员黄思洁张思阳 实习生杜易襄吴静 00:48她将无限激情注入课堂,沙哑了声音,却引爆全校学生对化学的热情;她醉心科研,携手老朋友“催化剂”,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她热爱科普工作,创立“双塔科普之声”品牌,引导学生把科学知识带进社区和乡村……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李琳,将妙趣横生、催人奋进的思政元素融入第一课堂,将科普精神带入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多元成才。潜心研究催化剂多年的她,也成为了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近日,李琳被学校推选为“荆楚好老师”候选人。 李琳 材化专业女教授爱上科普 她把“高冷”催化剂带出圈 “搞科研,是在高尖端领域攀高峰;搞科普,是为社会大众普及科学,接地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科研创新和科学普及都是我的职责。”李琳把科研和科普当成她职业生涯里“顶天立地”的两件大事。 从读书到教书,从博士到教授,从国内到国外,李琳一直在研究催化剂,她把催化剂比作如影随形的“好友”,感情颇深。“催化剂是我国基础化工产业的重要支柱,催化剂的研究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她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将甲烷和二氧化碳通过催化重整反应转化成重要的工业原料气(一氧化碳和氢气),“这项研究对能源和环境具有双重意义,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实验室里李琳带着学生做科研 李琳对科学研究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同时,她也牢牢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年,她担任湖北省学习贯彻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青年宣讲团”成员,赴全省多地进行科学宣讲,以《科学强国的“催化剂”》为题,从催化剂在攻克新能源汽车发展难题、提高我国化工合成效率、助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做的积极贡献等角度出发,带领大家学习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思想。年疫情期间,李琳负责制作了抗疫系列科普视频《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健康与防护》等,上线“学习强国”平台,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年,李琳担任团省委青年宣讲团成员,赴全省多地宣讲 在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上,李琳以《“我”就是神奇的催化剂》为题,把“大象牙膏”趣味化学实验搬上舞台,由浅入深,从实验到理论,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催化剂的性质与应用,赢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获得全国一等奖和“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此后,她多次走进中小学和幼儿园科普课堂,“催化”下一代的科学启蒙。 成立公益科普团队 带领学生科普返乡惠及大众 李琳不仅自己坚持参与科普工作,她还如同“磁铁”一般,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她的科普队伍中。年,李琳带领学生创立了“双塔科普之声”大学生公益科普品牌,开展青少年科普和社会大众科普。他们用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