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根据中央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有关活动部署和山东省、济南市工作安排,济南市广泛开展“我来讲党课”和优秀党课展播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人人讲党课,处处是课堂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济南市天桥区滨河左岸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牛春华参与活动,带大家走近位于天桥区北园街道小清河五柳岛公园的中共济南市委重建纪念地,一起重温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济南历经艰难终壮大的发展历程,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无谓艰险、忠诚担当的初心使命。分享交流学校党建工作在“五柳岛精神”的指引下形成的特色做法。

深刻领会“五柳岛精神”

五柳岛公园内建立的“济南市委重建地”纪念雕像及党史宣传长廊,是我们党在济南重新启航的标志。“五柳岛精神”代表着一种根脉精神和初心精神,是鼓舞济南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源头精神,是支撑我们党守好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

以“五柳岛精神”中的敢于担当的精神统领学校党建工作硕果累累

年,在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的情况下,省立济南乡师支部书记赵健民、支部委员王文轩、新城兵工厂支部委员陈太平在济南北郊五柳闸召开会议,重新组建中共济南市委。这种在困境中敢于担当的精神一直指引着、鼓舞着学校党支部以不畏艰辛的精神状态和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打开新校党建工作局面,创建学校党建特色品牌。

济南市天桥区滨河左岸小学党支部成立于年9月,现有党员31名。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党建与思政互融,教师与学生共育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双向互动、多元发力、开放融合的校园党建生态,近年来,先后获得济南市教育系统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培育校、首届济南教育党建先锋榜样、天桥区“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思政教育案例在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现场交流,学校党建类亮点工作获各级媒体推送60余次,国家、省、市10家媒体余次对学校思政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从“五柳岛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构建学校党建品牌,形成特色党建思路

中共济南市委重建后,市委积极利用各种关系对外联系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为重建全省的党组织奠定了基础。这种坚定信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成为党支部构建特色品牌的强大精神动力。

年初,学校结合校情、学情研究确立“‘1+X’党建领航,思政铸魂”的党建基本模式。“1+X”的“1”即党建引领;“X”即多元力量形成合力,包括:由本校青年团员、优秀党员教师团和校外党校专家、身边榜样导师团组成的“多元思政团队”,由“道法课程主阵地、学科主题思政群、生活实践思政网”组成的“多样思政课程”,由“校外红色基地、地域特色文化、校内一亭一廊一阵地”构成的“多维思政环境”。“1+X”模式是以党建为核心的开放模式,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模式,很好地指导了学校的党建工作。

“五柳岛精神”中的先锋精神启发党支部打造领雁团队,凝聚中坚力量

在山东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完全失去联系期间,省立济南乡村师范学校学生党员赵健民、王文轩、姚仲明等人,自觉坚持独立斗争,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积极向校外发展党员20余人,联系、恢复和建立了9个党支部,恢复和发展了分散零星的党员和党的关系余人。这种面对大事敢于亮剑,面对难关敢于挑战的先锋精神成为党支部的旗帜精神。

党员、教师是学校党建的中坚力量,做好党建工作,必须全方位发挥他们的领雁作用。

打造教师提升平台。学校开辟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讲坛,实施了思政教师首选制、建立了先锋党员工作室、思政教师研修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实施党员岗位认领,支部成员认领党员示范岗带头上好思政示范课;名师,教学能手认领党员引领岗,带领思政教师探讨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名班主任,市优秀班主任认领党员指导岗,帮助班主任上好思政课,构建“党员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一体化教育网络。同时,实行一岗双责,营造“全校一盘棋,躬耕一片田”的思政教育氛围,压实全员育人责任。

融合主题党日活动与思政教研。在提升教师政治素养的同时,利用主题党日、党小组会进行思政教学研讨与交流,推进学校思政教学管理精准化,科研化。

用“五柳岛精神”的光芒照亮党建工作的每个角落

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构建课程育人体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做好思政育人,必须将思政融入课程。开发“1+3”思政课程体系,“1”是指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处中心地位;“3”是指学校围绕思政教育开发的学科渗透型思政课、主题活动型思政课、文化浸润型思政课,是对“1”的支持和补充;挖掘课程思政潜力,学校思政研修室成员横向结合一至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纵向贯通道德与法治、语、数、英等国家课程涉及的思政内容,形成“四爱”学校课程体系,即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爱自己,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开拓多元课程内容,学校思政课程包含经典阅读、体育健康、科技实践、艺术熏陶等板块内容,通过做出亮点、凸显特色,提高育人实效性。仅疫情期间学校依托课程体系研发59节线上思政课,以特色化、渐进化的课程设计,层层递进强化教育效果。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需求,让学生自我感悟,在“内化”和“润泽”中触动学生心灵。

建立多元活动平台,浓厚校园党建氛围。思政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润物无声,就必须走出课堂,遍及校园。创建少年党史大课堂,少年党史大课堂以最前沿的科技元素融入课堂场馆,抓住“童心”,用儿童的语言把党的故事讲清楚、讲生动,走进“童心”,通过多种感官全方位的体验,把爱党爱国的种子播进“童心”,将每一颗小小红心烙上中国印;建设党史文化墙和党史文化长廊,通过党史文化建设,以书籍、展板、智慧云屏等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用少年儿童的话语,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打造“金牌”思政课堂,党支部依托学校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依托“三融合”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小学思政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和校内思政基地,党建带团建、队建,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的作用,打造“金牌”思政课堂,31名党员和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骨干教师教师对近名学生轮流授课,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汇聚多元社会力量,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党建工作需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学校特别重视对社会力量的吸收和借鉴。发挥党支部的“中转站”作用,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学校党建搭建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保证学生的品德建设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保持一致性,形成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带动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开展了评选“十大左岸好家风”活动,借助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