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8月,浙江大学“星火潮”公益实践团来到青海省德令哈市,在海西州高级中学和乌兰路社区分别开设支教课程。而在这里,实践团遇见一位年轻老师,在她口中,团队了解到一位教育工作者建设家乡的愿景,也听见这座身处西北一隅的戈壁小城的呼吸。图为实践团成员正与严新老师访谈培土琢玉灌溉教育的戈壁当志愿者踏入德令哈乌兰路社区红领巾驿站时,二十余位小朋友正欢乐地玩着萝卜蹲的游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夹杂着几声柔和的女声,而声音的来源,正是红领巾驿站的暑期教师严新。身着志愿者“心手标”红马甲的她,是公益支教的同行人,亦是德令哈职业教师预备力量——生于长于德令哈,就读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后以优秀公费师范生的身份返乡工作,并以志愿者身份担任红领巾驿站负责老师的严新。“我是德令哈的孩子,在这里出生、长大,外出求学、求知,最后又回到这里,这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谈及家乡德令哈,严老师眼中是抹不去的深情和感触,“我可以去到德令哈需要我的任何地方。”这是这位刚毕业即与家乡签署就职协议的青年的心里话,但同时,回到家乡成为老师,也意味着面临诸多困难。严新老师告诉实践团,以她高考的那几年为例,德令哈相比海西州另一座城市格尔木,差距依然较大,而西宁及内地城市就更难以企及。这也切切实实地反映在了实践团支教的学生身上。“他们高一的阶段测试,面临较难的数学卷子,即使是重点班也只拿出了并不高的成绩;而从实践团历年的学生中,最好的升学选择尚未出现东部学子口中常见的‘C9高校’。”志愿者老师介绍说。因而,德令哈教育现状的改变是所有当地教育从业者的挑战。严老师在共青团德令哈市委号召下成为暑期志愿者,同时从团市委处,实践团获悉,当地正大力推动优秀学子和中小学生的交流互动。今年6月,“明灯计划”将一群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的优秀学子邀至海西开设讲座,“扬帆计划”则为本地大学生和中小学的青少年开设了知识、技能、思维传递的平台。对严老师来说,她永远相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她想把她的老师曾经坚信的话坚定地刻在心里——“老师必须是个良心活”。图为严新和红领巾驿站的小朋友一起观看实践团准备的亚运会课程扎根苦耕传递志愿的薪火在提及志愿经历时,严新老师有了更多话题。早在幼年,她就与志愿活动结下不解之缘,志愿精神更是在那时生根发芽。中小学时,她有意识地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也在德令哈各类公益文艺汇演中担任志愿者,随着知识和眼界进一步得到充实,她更加积极投身公益宣讲工作。而大学阶段更是她志愿活动的井喷时期,严老师这样形容:“你很难想象,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了二十多个社团,其中倾注了大量心力的后来几乎都成为了负责人。”不论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感悟和宣讲,还是在蓝眼睛环保与探索协会的生态保护宣讲时,或在携手夕阳志愿者协会的助老爱老活动和下基层进社区面向老年群体的反诈宣传活动中,时至今日她都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回到家乡成为教育工作者,就是她面对理想信念给出的答案。在红领巾驿站的日子,除了日常的趣味教学和手工游戏外,严老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小朋友们自主思考,“德令哈的天空为什么这么蓝”“柴达木的戈壁为什么鲜有水源”,并有意识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举动和文明礼节。对她而言,教育并非依葫芦画瓢地机械模仿,而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事实上,在红领巾驿站的志愿工作中,小朋友们真挚的感情回馈和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又在随时滋养着这位“大朋友”。“其实是他们一直在治愈我。”严老师说,“他们都是像星星一样可爱的孩子,我扎根在这里,有困难,但更有价值。”而谈到这个暑假与“星火潮”团队的初次见面,她也说:“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做公益。”图为红领巾驿站的小朋友、严新老师和实践团的合影在访谈快结束时,窗外踊跃的小朋友们又制造了小插曲,一位调皮又好奇的小男孩忍不住推门,想知道严老师在这里“密谈”何事。刚刚还轻松诙谐的严新老师立刻换上了严肃的表情,“老师是不是教大家进门要先敲门……”小男孩立刻笑着关上门,离去前还不忘敲了一敲。在红领巾驿站的故事告一段落,严新老师也即将投身后续的基层教育实践工作。“在这群足以成为德令哈未来‘星光’的孩子们之中,她也在以自己的光亮,托举这个高原城镇的未来。”“星火潮”实践团的志愿者老师说。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